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赏析

(2012-12-13 17:34:04)
标签:

杂谈

       环环相扣,跌宕生姿

  ——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赏析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  蒋文军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是一篇思想深刻、描写细致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清兵卫的命运令人同情,前途令人担忧,而家长的武断专制、扼杀个性的做法则令人愤慨。本文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故事情节,就是清兵卫由酷爱葫芦到被逼放弃的过程,其环环相扣、起伏跌宕的情节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从而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的细致谨严让小说环环相扣。小说一开篇就用倒叙的手法介绍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之后作者用了诸多细节来将他的“热衷”具体化,并且环环相扣。“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以至于“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对各种店铺“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只有十二岁,却“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小镇上“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

     因为热爱,所以作者水到渠成地引出清兵卫喜欢的葫芦样品: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凡的东西,为后文清兵卫淘得葫芦精品埋下伏笔。

    情节的摇摆起伏让小说跌宕生姿。著名作家曹文轩说:“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出犹疑不定的状态。”例如《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清兵卫“买葫芦”的情节,虽然千呼万唤的葫芦精品看似得来全不费工夫, 但清兵卫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看见葫芦“喜欢得什么似的”,听到价格便宜后激动得“喘着气”,急匆匆地跑回家拿钱,“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这些细节表现出清兵卫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动又难以置信、担忧又暗自庆幸,反映了他对葫芦的热爱、欣赏、执著。这些细节内含张力,使小说在“摇摆”中运行,充分体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情节的危机爆发让小说发人深省。情节发展到一定程度,预计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文中先是体现了清兵卫父亲的轻视与粗暴,“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是“没出息的孩子”,并将他收藏的葫芦“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然后是教员的无知与偏见,把他的葫芦“当堂没收”,还到清兵卫家里把他和母亲“训斥了一顿”。之后的情节却是清兵卫用一毛钱淘来的葫芦,被校役拿去古董店卖了五十块钱,而古董店老板拿去卖给当地富豪则卖了整整六百块。清兵卫淘来的葫芦身价倍增,既肯定了清兵卫鉴赏葫芦的能力,也讽刺了爸爸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小说结尾作者描写了清兵卫转而“热衷于绘画”,但是对于他的这一爱好,父亲又开始“嘀咕“了,在当时浓厚的封建思想下,清兵卫的这一爱好也很难长久持续下去。

                           (本文载于《语文报》高二版四川专版2012年12月4日第4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