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请对我说
(2022-08-25 11:32:05)
标签:
诗人请对我说 |
分类: 杂谈 |
诗人,请对我说
各路诗人,你们好!
我参加了2022年全国诗词大赛,唯一的收获是敢于并善于投稿,记录和见证了投票过程,羡慕并佩服那些获得名次的诗人,也感叹那些不为自己投出选票、不参加点击赞美的诗人,诗人的个性与特性在他们身上表现得一览无余。与之相比,我还是自私了些,贪图虚名最终也没有获得与诗人相对应的美名。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
作为内陆生人,远离海边,因而知道熊掌与鱼翅不能兼得。就是对于久居深山老林的人们,也知道黑瞎子掰扯玉米时,掰一穗丢一穗。与布袋和尚相比,不仅差一个布袋,更差一个装的过程,差一个装的胸襟。
作为理工科毕业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本就不是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因而也不可能是诗人。
作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生,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老师,查海生(海子)可以以诗人的名义自杀。查了查海子的足迹,不由感叹他走得太快了。
5岁,许多孩子还在贪玩,而贪玩的过程正是长身体的过程、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心理调整的过程。健康分为心理健康与肢体健康,而任何毕业文凭都不能与健康相提并论。
对于30岁才入学的老三届、老大哥,并不是他们的学业有多好,分数有多高,而是他们的成长过程极为复杂、心理承受能力相当惊人,因而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我们没有理由把自杀当作诗人最后一件作品,没有理由指责任何人的成长过程和生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有理由指出,诗人有些话并没有对我们说。
对于苟且生活的人们来说,还想着诗和远方,而对于诗人来说,他们并不想苟且地活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观不合的一种明显表征吧。
网络一再报道,中国最幸运的一群人是1962-1972年出生的人。而有些人,可以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拿着青春去挥霍,甚至是卧轨。
学心理学的老师会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学法律学的老师却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失恋,不能成为失去生命的唯一理由。
是啊,诗人的死与我们无关。唯一有关系的是,诗人的死告诉我们:不是诗人不能自杀。
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自杀。
顾城从小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而这种教育促使顾城独处、遁世、隐居,这种教育有用吗?既是遁世隐居,又如何放不下红尘、如何对要求离婚的妻子施暴?既是上吊自杀,又如何解释为猝然离世?
谁畏罪自杀不是匆匆忙忙的,谁上吊还需要个三年五载的?
诗人,就是与普通百姓不一样。哪怕把国籍改到新西兰,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顾此失彼。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出生,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诸多文学巨作。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公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作为家庭矛盾的当事人,在82岁的时候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也确实不需要解决了。
远方,不仅美好而且未知,不仅有鲜花也有疾病与死亡。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出生,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1848年5月海涅最后一次出门,自从这一天后,海涅在床上过了8年“床褥墓穴”的生活,但他仍然不断创作,1851年完成了《罗曼采罗》,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世。
对于诗人而言,身体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身体,始终是诗人各种思想与作品的载体。
许多人都有诗一般的激情,有的人没有表现出来,有的人利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式进行表达,有的人直接用肢体语言进行宣泄。这些方式中,唯有诗词走得最快、最远。这也是诗人躺在床上也能创作诗集的简单理由。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他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他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对于诗人而言,健康是主要的。而对于轮椅而言,任何自杀行为都是微不足道的。
相对于死亡,活着就是王道。
相对于轮椅,走路就是王道。
而相对于自杀,就没有王道可言。不论我们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恋人,都没有必要失去生存的信心与活下去的信念。纵有千般理由,在生命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在父母面前不值得一提。
戈麦,1967年生,原名褚福军,祖籍山东巨野,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有北大“校园诗人”之称。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时年仅二十四岁。
戈麦,这个名字容易被人听错为割麦,收割的意思,也不算错。只是在秋季收获的时候,却意外自杀,收割了自己,这就不对了。
讨论中有言:你呢?如果你还活着,二十年来,你又会怎么生活?仅仅是娶妻生子……
这话放在现在,国家要求年轻人的主要工作,不就是娶妻生子吗?
文献专业是很严苛、认真的,而诗人又是很浪漫的,这两件事好像通常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时间久了,还不到6年的时间,果真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共鸣”:共同的鸣响、共同的撞击,直至将一个生命撞到了河里,成为真正的“湿”人。屈原也是投河自尽的,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成为后世的端午节。
许立志,1990年生,男,广东揭阳人。90后深圳诗人,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许立志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警方疑为自杀。
无论什么理由,应该让后人看出诗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分析思想对行为产生的结果。
若疑为自杀,可能还不是自杀,被杀?那就是刑事案件了。诗人给社会的贡献并不多,而身后的事,越简单越好。
三毛,很多可能不知道。三毛也写诗歌。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
简介中未交待家人、子女,这些人对诗人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当一个人真正孤独时,才容易产生自杀的心里并为之准备,而家人没有及时发现,这是大家的失误。有时,自杀者是故意躲避大家的,特别是回避心灵的关怀与追问。
徐迟,生于1914年10月15日,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1978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996年12月13日,病重,在武汉同济医院跳楼自杀,震动中国,享年82岁。
1978年1月,我们还在读高中,还在复习准备高考。当然有人考上文科学校,有人考上理科学校。无论怎样,《哥德巴赫猜想》对年轻人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可是,我们想不到,18年之后,我还没有进入北京工作,徐迟老先生就已经辞世。或许,生命是短暂的,而精神是永恒的。
王尧,男,1994年10月20日出生,山东临沂人。生前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大二在读学生,课余时间爱写诗。2015年5月3日15时,在中国人民大学跳楼自杀离世。
诗歌是短小的,但不代表诗人的生命就应该是短暂的。一些超前的思维、语言,形成文字后,被世人理解为诗,这不代表诗人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不代表诗人能够承受足够的社会压力。有些不相同的意见、见解、观点,一时间讨论不出结果的论点,必须要等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发生足够多的大事件之后,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但前提是你必须活到那个时候。
多少人在诗词中赞美生命、珍惜眼前的生活、羡慕诗人那种崇高的精神与非凡的才华,而有些人、有些诗人,已经在诗词曲赋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却不能在生活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外在的一点点挫折就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可见生命之脆弱。
全国诗词大赛在进行之中,那些没有取得名次的诗人、朋友,想说点什么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