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自己的书,走别人的路

(2022-04-24 19:00:25)
标签:

读自己的书走别人的路

分类: 读书

读自己的书,走别人的路

423日,世界读书日。

读书日,是在这一天读书呢,还是做读书的宣传,犹豫之间,已到亥时。

说起读书,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读自己的书,走别人的路。这句话好像抄袭了但丁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事实上,你读不读书,走不走路,别人会说什么呢?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谁会说这是多呢还是不多?

按天计算,这4.76本相当于77天读一本。

77天读一本,这书该多厚呢?

若正常的书,正常的阅读,按14天读一本,那63天做什么呢?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不能成为不读书而选择行路的理由。

行路本没有错,有多少人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而不妨碍他人正常的生活呢?

世上本没有路,所谓的路不是前人走的多了,才形成的路?没有基础的创新与莽撞,不是以失败告终?

读自己的书,是一个不确切的命题。自己的书,是自己喜爱的书,自己购买、借阅的书,还是自己撰写、编辑、出版的书,抑或是多种概念的综合因素?

好多年不买书了,也远离了图书馆。虽说是一种错过,一种遗憾,也没有办法。倒是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阅读并不止一次地阅读。

从《天下父母》到《天下父母》再到《天下父母》,阅读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编辑《60岁老人的生活》到《90岁老人的生活》再到《百岁老人的生活》,进一步了解社会、历史、人物、家庭,加强了阅读与理解。

编辑其它书目,也是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成果。

没有见到对读者的分类与标准,可以推测,若有标准该是:

一类:只有阅读。

二类:在阅读的基础上,留有读书笔记,与自己交流。

三类,在阅读的基础上,留有读书笔记,且能够与他人交流。

四类,以著书、编辑为目的的广泛阅读,收集资料并有相应的书面成果。

问题是,谁愿意做四类分子呢?问问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职业编辑辛苦,业余编辑更辛苦。在岗编辑辛苦,离职编辑更辛苦。指定课题的编辑辛苦,自选课题的编辑更辛苦。

总觉得作家是在家坐着,编辑在编辑部坐着,其实,作家与编辑之路才是但丁说的那种路:自己的路。

路,有平行的,有垂直的,有相交的,有不联系的。有共性,有个性,有朝阳的,有追日的。

世界读书日,往小了说应该是个人读书日,是读自己的书,记录读书心得的日子。

还是那句话:读自己的书,让别人去说吧。

423日,有介绍说,判定密接661人,要求封控区与管控区,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严禁聚集。此时,正好在家阅读了。

您,阅读了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纳百川
后一篇:扬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