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上学期开学一月小结

(2008-10-17 08:28:58)
标签:

2008

聪聪

三年级小学生

育儿/亲子

教育

杂谈

分类: 成长笔录
http://www.512ms.com/mswsign/mswsign.asp?mswid=11979

 

    升入三年级后,无论是聪妈,还是聪聪已明显感觉出三年级与一、二年级的不同。归纳起来,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作业难度加深。三年级的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阅读的内容多了,扩展的知识面广了,要求自学的能力强了。第二方面是作业量加大。儿子的老师曾认为,大多数孩子一、二年级吃老本就差不多,对字、词课后要求写的时候不多。但这学期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写字词,包括所有会写会认字组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字词不仅要写三、五遍,家长还要考一遍。第三方面是课外班增多。一、二年级的时候,聪聪课余除了参加英语班外,再没有参加任何课外班。即便是英语班,也只是一周上两次课,时间是周五、周日各两小时。但今年二年级暑假,聪聪开始学琴与学作文。学琴时间是周三、周六各一小时。作文时间是周六、周日各一个半小时。第四方面是假期过分放松,玩心一时难以收回。假期里,作文班只上了十天。琴班、英语班一周两次课。开学前两周白天聪妈将他带到单位找同事的孩子玩,晚上回家后找院里的小朋友玩,常常是玩到晚上八点半才汗流浃背地跑上楼来。以上四方面因素的直接后果是:聪聪的业余时间一下子少了不少,特别是新开学的头两周,学校隔三差五要做个手抄报、小手工,还要背诵校规、校纪、“讲文明、树新风”歌谣,这时间就显得特别紧张,孩子的心情也很烦乱。好在经过调整,聪聪很快适应过来,并从中寻求到了更多的乐趣。

    新学期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聪妈则是进一步放手。早上用不着聪妈再扯着嗓子喊他起床,再不用把出门的衣服递到他手边,再不用把水瓶灌好温水,再不用急火火地送他到校……作业检查得少了,聪妈只负责看错的是否会了。数学上更多的是鼓励他自己解决,特别是难题,让他自己体会解题的快乐。语文上遇到不会的,寻求答案的顺序是:各种工具书、上网、妈妈。继续灌输学习是自己事的思想,不勉强,把道理讲明白,让他自己做决定,选择权在自己,当然后果自负。

    前面曾提到,聪妈要在九月份(9月17日至21日)出差。出差前几天,聪聪就主动要求妈妈把他兴趣班的学习时间记在纸上,把要穿的衣服贴好标签放到床头。对他的提议聪妈积极采纳,打印出兴趣班时间安排表,贴在了门厅里。因为怕自己出门的几天天气突变,又上网查了近七天的天气预报,把聪聪的衣服分门别类的准备好。不巧,在聪妈出差的前一天,聪聪有点感冒,聪妈又准备好几日的药品,并将每日所吃药量写在了门前的日常日程表上。聪妈准备了差不多一打的白袜子放在床头,这样聪聪每天只管换双新袜就可以了。目前,聪聪还不会洗衣服,这点还要今后慢慢培养。从聪妈写给聪聪一封信到聪妈出差前的这段日子,聪聪上学的早餐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的。以西餐为主,每晚放学后聪妈带聪聪选好面点,早上用烤箱加热面包和烤肠,再热杯奶就OK了。聪妈的目的一方面是想锻炼聪聪的自立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自己出差后,万一聪爸懒,不做早餐,聪聪也不至于饿着肚子。聪妈出差回来后,考虑到聪聪的健康成长,还是起早为儿子做起了早餐,不过偶尔也可以偷回懒,但聪聪会自行打理好。

    聪妈回来后,正好的周日的早上。因为出差的地方很冷,偶感风寒,回来后,就感冒了。不巧,聪聪前几日的感冒也没好。我们母子二人又相互传染,咳嗽了近一周才好。

    9月24日,聪聪过生日。聪妈为聪聪买了三百六十多元的书。奶奶在头一天就说过生日的中午都回奶奶家吃。当天早上,聪聪说老师今天可能要求中午在学校吃饭,妈妈你最好给老师挂个电话。张老师知道聪聪过生日后,让全班同学为聪聪唱起了生日歌。有位同学在下午上学的时候还将一块小蛋糕偷偷地放在了聪聪的书桌里。聪聪更有意思,把蛋糕还给了同学,说是留着肚子吃爸爸买的大蛋糕。当晚,聪聪只顾吃自己的大蛋糕,带他出去吃饭时,却称啥也不想吃了。到一烤翅店吃了点烧烤,聪聪提议到小广场玩一玩。广场上除了锻炼的老年人,就是学龄前以下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上学以后都很忙很累,除了周末,出来玩的已很少了。聪聪很幸运,这天老师没留作业,放松地玩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聪聪学校进行了月考。第二天,又因为数学试卷出题有误重考了一遍数学。分数当天就出来了,但卷子一周后才发回。数学97,语文100,并列排名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