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亲子/育儿校园生活二年级小学生聪聪 |
分类: 成长笔录 |
晚上临睡前,聪聪拿出一本智力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聪聪指着几道联想题让我回答。我明知书上的答案,但故意给出了另外的答案。
在接连说了三道题后,聪聪有些不满地说:“妈妈回答得不对。”
“为啥不对?”我明知故问。
“就是不对,不信你自己看看书后答案。”聪聪不满地说。
“书上有答案并不代表是唯一答案。不信我给你解释一下这些答案的合理性。”
于是我逐一给聪聪讲解了一遍。按照我的解释,我的回答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聪聪有些不置可否。
过了一会儿,他说:“那1+1的答案就是一个。”
“呵呵,我看不只一个。1+1也可以不等于2。比如在算错的情况下。你说是吧?”
“对。”
“1+1也可以有其它答案。比如爸爸与妈妈,结婚的时候是1+1=2,有了你以后,就变成了1+1=3了。你老姨家生了双胞胎,他们家是1+1=4。你奶奶有几个孩子?”
“有六个。”
“那他们家1+1等于几呢?”
“等于8。”
“那你再算算,奶奶家的六个孩子,每个孩子组成的家庭都有几个人?”
“3个人。”
“那奶奶家有多少人呢?”
“3乘6=18再加上2等于20。奶奶家是二十人。”
“对呀。”
“奶奶家的1+1现在变成了20人。再比如从你们学校到咱家的路线只有一条吗?”
“不止一条。”
“你上学就一种方式吗?”
“不是,可以走着去,可以坐车去,也可以坐自行车去。”
“就是呀,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呢。遇到问题你要多动脑筋想一想。”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聪聪现在未必理解。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决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唯一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希望能通过今晚这样类似的闲聊,让聪聪慢慢悟出“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一,只唯实。”的道理。
前一篇:聪聪趣事系列:退休老干部
后一篇:聪聪趣事:最佳男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