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京津行
(2024-10-28 12:08:11)
标签:
游记旅游天津北京 |
分类: 呓语 |
两个去过的城市,一些未知的地点,在这个金秋九月,开启了一场并不是为了我自己的打卡。但是这段行程的主要任务还是把天津打卡完毕。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从北京出发一日游把天津转完,但是现在想来也无非是体力好的走了几个景点,实在是过于走马观花。这次终于有机会把天津我觉得可以去的地方打卡完毕,然后就是帝都的一些简单打卡。主要还是故宫,这些年故宫也是开放了很多的宫殿,我也是很想再走一走,其他的几个景点则纯粹是随便加进去的,主要还是以我没去过的为主。
9月7日
今天开启天津游览的第一天行程,第一站就是张学良故居,但是因为是周末,所以人真的不少,本身这就是一座典型的小洋楼别墅,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最顶层的舞厅,这个还蛮少见的,以及旁边的很多沉浸式的民国建筑,应该也挺适合拍照打卡的。下一站是瓷房子,这里比张学良故居人多多了,十几年前我也曾来过这里,那时候它还没有那么网红。不过这座建筑是真的很有特点,比起房子里的藏品我觉得还是它的外观更吸引眼球,用无数瓷片打造而成,可以说充满了奇思妙想。逛完两个景点就直接去吃饭了,今天吃饭的地点在红旗饭庄,点了罗马生菜、炒青虾仁、全爆和罾蹦鲤鱼。除了生菜可以说都是天津的特色菜,尤其是这个鲤鱼,名字很特别,但实际上可能很像黄河鲤鱼的做法,都是炸制。
9月8日
今天正式开启了在天津暴走的一天,第一站是望海楼教堂,我也是专门选择周日来就是为了赶时间进去看看,但其实内里还是蛮朴素的。本身它是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是里面也是不让拍照的。之后顺道看了看李叔同纪念馆,李叔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弘一法师,包括《送别》也是他创作的很经典的歌曲,感觉他年轻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有艺术才华,书法、绘画、音乐样样精通,之后却又那么深居简出,可以说真的是一个很让人尊敬的人。
再之后就走了一公里来到了意大利风情区,这一片区域其实蛮大的,不仅有很多名人故居,也有不少意大利风格的建筑与若干广场。名人故居的话进入看了几个,比如曹禺、梁启超、袁世凯,曹禺的故居明显没有保留下太多东西,梁启超的故居与饮冰室是自成一体的,其实文物也不多,更多的是资料的展示。袁世凯的故居则胜在建筑本身非常漂亮,里面倒是有不少与袁世凯毫无关系的藏品,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海河沿岸了。出了这片区域会首先看到还在维修的世纪钟,然后穿过很像外白渡桥的解放桥,坐地铁来到西开教堂。西开教堂是一个罗马式的建筑,教堂内部看起来要比望海楼教堂华丽一点,彩窗也要更美一点,这里拍照的人也是很多。之后就前往静园和张园,这两个地方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都有一点点关系,他在天津的时候都曾在这两个地方居住过,尤其是静园,现在有很多关于他历史的展览和介绍。张园的背景会更杂一点,现如今也是做了很多沉浸式的项目。结束这两处参观之后就去往南市食品街,这个地方想当年也是我去过的,我当时还在门口买了一个煎饼果子,但是如今再来发现已经萧条到游客都没有了,稀稀拉拉的店铺,寥寥无几的游人,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也只是买了一点特产便前往今晚吃饭的地方。今天吃饭的地方在津菜典藏,是一家看起来相当奢靡的饭店,装饰很富丽堂皇,点了津味油条、老爆三、虾籽笃面筋、乾隆白菜,其实感觉天津菜都有点略咸,乾隆白菜我之前在北京都一处吃过,这道菜因为有大量的芝麻酱在我看来非常爽口,老爆三和全爆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材料只有三样,津味油条倒是蛮创意的,把虾肉塞满油条的空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9月9日
今天因为是周一,很多地方不开门,所以选择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最终去往了石家大院,其实是杨柳青古镇中众多景点的一个,除了石家大院还有民俗馆、安家大院、年画馆。杨柳青古镇比较知名的就是年画,这种绘画风格还是蛮独特的,但在我看来和山东潍坊的杨家埠也差不多。石家大院倒是也有一定的规模,只是山西的大院看多了觉得这里也不过如此。回到市区之后决定先去古文化街,途中在星巴克点了板栗拿铁与红丝绒可芮朵,好像我真的很久都没有喝过星巴克了。古文化街同样是我上次来过的地方,它还正儿八经是一个5A景区,不过因为今天是周一,所以天后宫不开门(因为已改成了民俗博物馆),其他的地方就随便走走。买了崩豆张的特产,品尝了熟梨糕,也算满载而归。
短暂休整之后前往和平路金街走了走,这条街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可以说是我去过的最冷清的步行街,街上根本没有什么人,路两边也到处是倒闭关门的店铺,劝业场也是一副要整修的样子,勉强照了照外景就离开了。之后则是把解放北路走完了,这条街其实有点像上海的外滩,沿街大部分是以前的银行总行,是一条干净但是又没什么人的西式建筑大赏之路。今天晚上吃饭的地方是在五大道区域的多福小厨,感觉这就是一家私房菜馆。点了干煸鱿鱼须、八珍豆腐、大虾烧白菜以及一瓶当地的汽水山海关,这个山海关桔子味与我熟悉的芬达还不太一样,喝起来水果的感觉会更重一点,八珍豆腐的重点则其实不是豆腐,而是上面的全爆(又是爆炒!),鱿鱼须则是又辣又好吃。
9月10日
今天其实是一天很失败的行程,原计划是把五大道走完的,但是下雨下的很紧,结果只走了一点点,也就是马场道、睦南道与大理道,这一部分大部分是破败的别墅,也没有能进去参观的,反正就是外观一下而已。最后为了躲雨,临时决定前往天津博物馆,这个本来是明天的行程。天津博物馆搞笑的是大门不临街,且没有一个牌匾,而且感觉布展也有一点点混乱,有一个专门展示文物精品的大厅,若干个分类的小厅,主历史展厅反而没有太多东西。在里面反正也消磨了不少时间,之后前往了原不在计划内的周邓纪念馆。天津对周邓来说是一个革命事业起步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创办了觉悟社,所以这里不仅有详细的展厅,还有西花厅的复刻版(淮安同样有),以及一架飞机及轮船。
今天晚上吃饭的地方是在起士林,起士林可以说是天津最有名的一家西餐厅了,不过餐品其实也还是传统的俄式系列,所以大部分也都吃过。点了金枪鱼塔及附带生菜、起士林罐焖牛肉、奶油芝士烤杂拌、意大利番茄肉酱面、大理石芝士蛋糕。牛肉是真的非常鲜嫩,其他的菜品也是很不错。起士林门口就是号称小白楼的天津音乐厅,反正日景夜景也都照了一下。之后就开启了海河游船的行程,因为没有买到我预计的码头出发,最后只好选择了古文化街码头发船,其实选择这个夜游主要还是想看看天津之眼的夜景,若干年前我也是曾经在天津之眼之下看了夜景的,坐船看也蛮特别的。而且沿河上的几座桥也是蛮有特点的,除了白天走过的解放桥,永安桥最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是仿造巴黎塞纳河上的桥建造的,所以真的美轮美奂。沿河高楼建筑群倒是差了点,也就意大利风情街附近还能看。
9月11日
今天一早舍弃了酒店的早餐去吃天津的一道特色早餐锅巴菜,实在是这家十点多就关门,只能一早去,就是藏在深巷中的正味斋锅巴菜,再在旁边一家店买了一个煎饼果子,也算是圆满打卡了。锅巴菜多少有点像河南的胡辣汤,反正喝起来是挺咸的。之后先前往鼓楼周边转了转,这里面有一座改为私人博物馆的格格府,还有一座现在为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广东会馆,但是其实也都没有太多看点,转道直接把昨天没有走完的五大道地区继续走完。
记得上次我是叫了一辆三轮拉着我,也不知道看没看完,这次真的是纯粹是步行把能看的地方都看了。民园广场可以说是五大道的中心地带,这里有一座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但是没有什么看点,倒是广场本身还蛮漂亮的。庆王府是这一片唯一可以进去参观的地方,现在也是整修的很有西方的格调,包括我也在这里的民园咖啡店喝了一杯莓莓出桃的茶饮料,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来了天津最终还是没能免俗的吃了狗不理包子,记得上次我去的时候因为嫌贵只吃了一个,实在是笑话一则。这次也是选择了在狗不理贵宾楼用午餐,点了狗不理金牌罗汉肚、百年酱肉包、鲜虾青韭包、卡其炒时蔬及贵宾楼五彩捞拌水爆肚,我也是很幸运的在离开天津的最后一天吃上了水爆肚这一天津特色,可以说它与罗汉肚这两个凉菜都很可口,炒时蔬更是有很多黑胡椒,很符合我的喜好,倒是包子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只能说价格还是不一般的贵,但是馅料也挺实在的。
至此天津之行就到此结束了,下午就乘坐高铁抵达了北京。时隔十几年再来天津,其实能感受到很多东西都物是人非了,但是我觉得本质上天津其实也不是一个旅游网红城市,只是它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众多的西式建筑,还是很有异国风情的,只是明显政府也没想往这方面引导,所以多少有点可惜。我一直觉得天津的血其实被帝都吸走了太多,但是乍看之下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破败,反正不管怎么说,这座城市也就打卡至此了。
9月12日
今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故宫,同样是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过故宫,那时候根本不需要预约门票,大殿也都可以走到近前拍照,入口也不用绕的七拐八拐。然而现如今一切都变了,票是要掐点才能预约上的,入个口恨不得需要走3000米,还有乌泱泱的人群都让人怀疑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需要上班。这些年感觉故宫还是开放了更多的区域及藏品的参观,比如现在就有钟表馆、珍宝馆、书画馆、瓷器馆等等,而且延禧宫应该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座烂尾的西洋式宫殿真的显得很别具一格。当然也有关闭整修的,比如养心殿,反正冤枉路也走了不少,但总算是能看的也都看了,只是宫殿内部距离太远基本上很多我照都照不了,最后也是在故宫吃了一个文创雪糕结束了一天的打卡。之后就前往四季民福烤鸭店吃饭,因为我知道故宫店人巨多,所以专门选了灯市口店,谁知道前面依然有80多号,最后靠拼桌迅速解决战斗,立省一个半小时的排队时间。说到烤鸭,我上次吃的还是全聚德,其实除了全聚德,北京烤鸭比较闻名的就是便宜坊、四季民福与大董这几家了,大董因为不能要半只,而且感觉有点贵,最后还是选择了人气最高的四季民福。点了酥香烤鸭半只、豆汁、北冰洋汽水、贝勒烤肉、清炒豌豆尖、特色小鸭酥,烤鸭味道是真的不错,尤其是鸭皮,真的非常酥脆,豆汁其实也是我第一次喝,这次也没有点焦圈,不得不说真的非常难喝,简直就像馊水,贝勒烤肉味道是真的非常好,就是葱比肉多,小鸭酥是枣泥豆沙馅的,造型非常可爱,总之这顿饭吃的是非常满足。
9月13日
今天在北京的行程是以轻松为主,主要是去几个我没有去过的地方。第一个就是大观园,大观园当年是为了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而建,如今还有不少拍摄的痕迹,但是因为我本身对电视剧也不算熟悉,反正就是随便逛逛。下一站就是宋庆龄故居,其实我真的去过不少宋庆龄故居,从武汉到上海,这座在她居住以前曾是王府花园,所以还是蛮清幽的。之后就沿着后海一路前行,来到熟悉的银锭桥和烟袋斜街。烟袋斜街明显已经落寞许多,连烤肉季也是关门的状态。今天的最后一站其实就是南锣鼓巷,本来我是还想去北锣鼓巷的,但是实在是有点走不动了,就还是先把之前走过的南锣鼓巷又走了一遍。这么多年过去了,南锣鼓巷街上很多店铺早已不存在了,但也有文字奶酪店这样依然坚守的,所以我也旧地重游点了桂花酸奶酪和椰奶奶糕,随便吃了一个门钉肉饼。其实现如今的南锣鼓巷依然是一种没有太多的特色的感觉,只有来到周边的小巷子里,才能窥见一丝生活的气息,比如茅盾和齐白石的故居,但对我来说其实重走这条街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中戏门口打一下卡,之前可能也是没有到这一块。虽然明知道现在中戏大部分学生都并不在老校区上课了,但是某种情结还是让我忍不住来看看,就幻想一下这个他学习生活了七年的地方(严格说来其实连四年也没有吧)。中戏其实毫无疑问还是中国最好的表演学府,我也一直这样确信着,而如今确实我对中戏也越发有了连带的感情,是因为他有在这里飞扬挥洒过他璀璨的青春,同样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和骄傲。当然中途也在一家名为北平咖啡的店里喝了蜜桃酸酸乳和热蜂蜜柚子茶,我只能说真的很贵,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歇脚的地方。最后则是路过钟鼓楼前往东来顺吃饭,沿途看见姚记炒肝其实都很想进去吃,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去吃铜锅涮肉了。其实郑州也有东来顺,但是总想着还是应该在帝都吃,虽然东来顺如今的人气可能远远不如南门涮肉,但是我反正也就是随便点了各一份的牛羊肉与一些蔬菜而已,也吃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这个铜锅很容易沾上肉。反正吃完饭我就晚上去保利看剧了。
帝都其实之前也是经常来,但是也很少出去逛,其实没去过的地方很多,只是有时候实在是也没有这个心思,尤其是今年感觉帝都也没有什么剧可看的,自然也来的少了。反正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慢慢的把没去过的一一打卡吧,只是我是真的不是很喜欢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