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现实——记7月28日话剧《父亲》上海场演出

标签:
上海演出娱乐话剧父亲 |
分类: 呓语 |
《父亲》是金士杰第一次与上话合作,我也是出于对他这部戏的好奇直接买了票,反正演了几天之后就一票难求了。但是我也没有看过话剧改编的电影,以及编剧是《真相》和《谎言》系列的作者,其实大概可以推演一下这部剧的风格,实际上它并不是一出黑色幽默的喜剧,讲述的反而是一个相当残酷的故事。
剧中的父亲安德烈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他其实并不喜欢一直照顾他的大女儿,而是怀念着小女儿。他的症状日渐严重,让他的记忆、认知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也不停的去想象一些其实是错乱关系的人物设置。另一方面女儿越发感觉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过程中失去自我并产生怨恨,甚至是想掐死父亲。最终她前往伦敦找寻自己全新的生活,安德烈住进了养老院。整部剧因为是以安德烈的主视角展开,安德烈混乱的思想导致了故事线的呈现其实具有了一定的悬疑气质,尤其是剧中的男人与女人两个角色,到最后你才会发现他俩实际上是养老院的护工,所以在没看过电影的基础上理解起来会有点了、困难。我觉得这部剧残忍的地方就在于把人性中最隐秘的一部分都剖析给你看,当父母因为疾病百般折磨你的时候,会不会有彼此怨恨的情绪产生,这很现实,但是在儒家思想主导的国人心中却是一个不敢议论的话题,所以当这部剧如此血淋淋的把这段关系呈现出来时,其实是很有勇气的。
舞美的部分,其实也很有创意,虽然是传统的旋转舞台,但是在旋转的过程中道具一直在不停的减少,直到只剩下一张病床,房顶的树叶则更增添了一分萧瑟。
演员的部分,其实其他几个演员的人设都相对有点工具人,故事的中心都集中在父与女身上。田水饰演女儿,这是一个非常隐忍又痛苦的角色,田水其实表面看起来略带强势,但是这样的角色的挣扎她也演的很好,尤其是夜下坐在椅子上的那段关于梦境的独白,非常打动人。金士杰饰演父亲,他是一种很自然的演法,将一个阿兹海默患者演的很传神,当然他也不是第一次演这样的角色,中间那种执拗和偏执让人又爱又恨,但是被扇巴掌和最后蜷缩在病床上的时候又是那么无助,感觉这又是一个非常消耗情绪的角色。
不过很遗憾的是我感觉这场的观剧氛围也不是很好,聊天讲话的,以及不停咳嗽的,上次看田水的《玻璃动物园》也是这样,感觉有不止一个人从头咳到尾,路人多的场子好像就是这样。最后的片段旁边的小姑娘哭的很伤心,其实我还好,这种复杂的情绪我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如今的我可能早就练成了冷血无情的心态。但是我觉得这部剧真的是很大胆,而且也非常精彩,讲了我们不敢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