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一场—记9月17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北京场演出

标签:
北京话剧演出娱乐暴风雨 |
分类: 呓语 |
决定来看这部剧也是因为前一阵子看了濮存晰的自传,深感现如今真的是能多看他一场戏就是赚到,毕竟他也70岁了,离退休真的是越来越近了,但是之前他主演的两部戏我都没有凑到,最后还是决定来看这部,虽然和北京人艺没什么关系,但是毕竟也是国大制作的莎翁名作,只可惜我没有能把原著剧本再读一读。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剧,我觉得还是可以归为喜剧的,它主要表达的是关于原谅、宽恕的主题,本身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点童话色彩的(很像《仲夏夜之梦》)。米兰的前君主濮思洛被篡权夺位,他与他的女儿被丢弃在海上,大难不死,漂流到一座小岛。在小岛上濮思洛奴役了岛上的精灵艾尔奥,并依靠精灵的力量制造了海上的风暴。当年他的仇人都在这艘船上,一波人来到小岛上,仇人的儿子费迪南与濮思洛的女儿美兰德相爱,濮思洛在折磨、恐吓仇人之后也算大仇得报,他宽恕了仇人,给予精灵们自由,最后却显得颇为孤独。其实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内里却有点忧伤,可能它也映射了莎翁晚年的一些情感投射,很像一种人生的总结。
音乐的部分,其实音乐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现场有两个乐手表演吉他和鼓,尤其是图利古尔·刚子,还加入了不少蒙古音乐的元素,中场休息的那一段solo尤其精彩。
舞美的部分,其实非常极简实验,主体是一个倾斜的圆面,开场时上面会覆盖一层黑色的纸,中场时黑纸已经全被揭掉,之后会被清理干净。上层有一个二层的铁架,其他的道具就都是可移动的了。
演员的部分,这部剧有很重的肢体元素,王亚彬也参与了编舞,群演基本上负责了主要的肢体动作。其他的演员则是水平不一,美兰德和费迪南的演员真的不太行,吴嵩的史芬洛与洛桑的程屈乐倒是活灵活现,卡力班这个角色很像《弗兰肯斯坦》中的人形生物。而董汶亮的艾尔奥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他全身都涂上了白色的颜料,有很多肢体动作的展示,最后濮思洛给他自由时那种欣喜的表情真的很打动人,他的表演太过自然生动。而濮存晰我只能说还是很稳的,但是气息和音量都明显弱了很多,但是今年他的工作量还是很多的,我真的觉得还能看到他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这样演下去是一种幸运,虽然可能我已经错失了太多经典的角色。
这部剧其实存在不少汉化之后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我觉得莎翁的剧其实也不太适合汉化。整个故事其实都宛如一场梦境,暴风雨和超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平静,这可能才是这部剧最想表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