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悲剧——记5月12日-13日徐俊戏剧作品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全国巡演上海站

标签:
演出娱乐上海音乐剧哈姆雷特 |
分类: 呓语 |
作为徐俊在《赵氏孤儿》之后的一部新作品,我出于对《赵氏孤儿》的喜爱,直接买了两场,但是两场看下来心情多少有点复杂。只能说《哈姆雷特》注定是一部口碑两极化的作品,它一方面完美继承了徐俊一贯的美学风格,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混搭的路上走的过于先锋,其实还真的是很难评价。
我很久以前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但是为了看这部剧我又把原著剧本看了一遍(虽然是朱生豪版本,不是梁实秋版本),只能说原著过于drama了,很多台词放在现在看来都有点好笑了,再加上强戏剧设定的情节,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剧并不好改。对于剧本内容,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说的。徐俊不过是删了很多人物,其他的基本上都还原了原著。讲述的就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面对杀了自己父亲又抢夺自己母亲的叔父,产生了“生存还是









毁灭”这一经典疑问,最终做出了命运赋予他的选择。单从剧本的角度上来讲,徐俊已经避免了很多可能会导致笑场的台词,但是有一些让人不适的情节也是避免不了的。《哈姆雷特》给我最大的感觉可能就是剧中人物都显得非常不真实,再加上剧情堪称狗血,所以就很难带给我如《赵氏孤儿》一般的感动,剧中人物更是几乎没有能讨人喜欢的。。。。
音乐的部分,只能说这次金培达真的是大歌连连看,演员唱的是非常的累。涉及的风格也很多,摇滚的感觉更重,甚至还有一首探戈式的拉丁舞曲,《他》《问》属于比较好听的。梁芒的词感觉不如《赵氏孤儿》精细,有很多词用的还是怪怪的,当然这点莎士比亚也要背不少锅。
舞美的部分,真的和《赵氏孤儿》是一个风格,但是使用的道具其实更多,像船帆的布置,两处高台,一个大洞,一个机关平台,一个花环秋千等等。整体还是几块幕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幕从天上落下来的剑阵,很像《十面埋伏》的感觉。然后就是灯光多媒体,非常惊艳,从英文台词的不断变换,到毒酒的效果,以及剑阵,可以说营造了很多意象的美感。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张叔平的服装设计,这种色彩诡异的麻布片是什么想法真的不得而知,尤其是哈姆雷特的所有衣服及克劳狄斯的最后一套,只能用丑来形容。
最后回到演员的部分,我刷的两场其实只有部分演员是不同的,如果我不再去看,那么朱芾的王后、赵禹钧的老王灵魂及庞盛之的波洛涅斯都是看不到的。单就这两场而言,第二场我因为用望远镜盯人了,所以能get到更多演员表演及舞美的细节。先说说群演,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演戏》这一场,演员会从中间步入舞台,有很欢乐的互动感,而且歌词也会让人有所触动(幕布一直都打开,戏一场接着一场)。霍瑞修本身是一个戏份并不太重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有点像《赵氏孤儿》中程子灵魂的设置,是一个开场结尾的旁观者。殷浩伦比刘锦要好一点,更多的可能是形象上的优势,而且殷浩伦看起来也更在戏里。赖尔蒂斯因为剧情的设置上半场几乎不出场,下半场后段才有不少戏,整体上徐泽辉要比胡超政好一点,徐泽辉的演在最近的两部大剧场戏中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奥菲莉娅可以说是全剧最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了,她整个的形象都非常凄美,包括最后的死亡,余思冉还是会比林润欣好不少。其他的几个角色两场都是一个人,赵禹钧饰演波洛涅斯感觉多少有些大材小用了,胡芳洲演老王灵魂,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他的特质的,就是能不能不要把他的颜值和郑棋元做一个相反的对比。朱梓溶演葛楚德,王后是一个没有太多存在感的角色,尤其是原著中基本上就没有太多内心的描写,而音乐剧中还是多少提了几笔,只是也很难说清。郑棋元演克劳狄斯,终于满足他演坏人的心愿,这部剧因为基本上是一个双男主的设定,所以他的戏份还是非常多的。我觉得他的唱是没什么好说的,非常精彩,但是演坏人多少还是有些刻板了,尤其是一挑眉一瞪眼你就知道他要起范儿了,所少就是有点不太自然。这部剧他和金圣权都没有替卡,我真的觉得是过于辛苦了。金圣权是我第一次看他的剧,他的唱是真的非常稳,声音条件很好,演的话其实也是有他的亮点,尤其是他躺在母亲怀里那一场戏,那种母子情深,那一道泪痕,都还蛮触动人心的,奥菲莉娅死的那场戏也是非常入戏,而且后面还有大量的击剑戏,他演这部剧真的是非常辛苦。对于金圣权来说,他自身的光环无疑使他成为王子的不二人选,我想再多磨几场,他的演一定会更加好的。
总的说来,《哈姆雷特》不愧是一部大制作,各方面其实都足够精良,但是在将西方经典戏剧用东方语言诠释的时候,却多少遇到了比《赵氏孤儿》更水土不服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台词、服装等方面。再加上莎翁的剧本其实现在已经很难被当代人理解,所以我只能说《哈姆雷特》多少是有些让我遗憾的,或者说没有达到我对它的预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