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知音——记3月18日-19日音乐剧《粉丝来信》全国巡演上海站

标签:
娱乐演出上海音乐剧粉丝来信 |
分类: 呓语 |
非常难过的是我去年1月的时候错过了《粉丝来信》的首演,这次我决心去刷,但是已经凑不到最满意的卡(特指没有看到赵伟钢的李灵),只好先找了两组完全不同的卡司来一、二刷。作为一部韩改中文版,我并没有去看原版,也没有看太多解读,这直接导致了我两场的观感完全不一样。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彻底掉坑里了,我估计一时半会很难戒断。
《粉丝来信》其实有韩国音乐剧的很多标志性元素,比如人格分裂,比如同性之间隐秘的情感,但是处理的很隐晦。
故事讲述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在一个文学“七人会”里发生的人物纠葛。出版人李灵被关押,郑微岚因为对海鸣的崇拜找到李灵,想看到关于作家海鸣的最后一封信,由此展开了一段回忆故事。两年前,回国之后的微岚在《朝华》编辑部当实习生,从而与其他几个作家有所接触,而他曾以“夏光”的笔名与海鸣长期通信,这个“夏光”成了海鸣心中女神一般的存在,他们心灵相通,还带给他无穷的创作灵感。然而他并不知道夏光的真身其实是微岚,却在心中幻想了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并陷入到一种爱慕的感情中。目睹了这一切的微岚不忍心戳破海鸣心中的幻想,只好继续编造夏光的人物形象。夏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最后甚至俨然成为了微岚的另一个分身(此处已经是人格分裂了)。她越来越有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妄图逼促病重的海鸣写下惊世之作。看到海鸣陷入创作的疯狂之中的微岚,决定亲手杀死自己的分身夏光,并告诉了海鸣这一切。最终,海鸣还是离开了,但是他使得微岚迅速成长,并得到爱与勇气。这部剧由信件引入了文学的缪斯女神,文学知音带来的心灵交流,情感契合和灌入的创作灵感。这个故事其实非常有梦幻的感觉,某种神圣的不可捉摸的情愫。而微岚、海鸣、夏光三个人之间的复杂纠葛,也是一言难尽的。夏光其实是微岚分裂出来的人格,她勇敢又偏执,微岚则有着一丝懦弱。他对海鸣,可以说是崇拜,也可以看作是别的。而海鸣,他一直爱着的,只是信件背后的那个假人。所以海鸣与微岚的关系其实真的是有些暧昧,然而有夏光这个虚拟人物在这里,倒也不必再去深究了。其实我觉得《粉丝来信》在移植的过程中还是损失了不少背景,起码我并没有看到太多关于当时上海日据时代的背景介绍,关于七人会的描述也很简略,只有几首合唱歌曲而已,在一个过于奢华的编辑部里,他们显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但本身这部关于心灵知音的故事非常能打动人,正因为它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异常纯粹而热烈的,才最能触动到每一个渴望也有能懂自己的人存在的观众。
音乐的部分,合唱的几首歌因为要承担很多叙事的内容,所以并不是很流畅,我个人很喜欢的是《无人知晓》《如你所写》《当我死去的时候》这几首歌,在整体以抒情流行为主的音乐中,歌词的部分其实是非常优秀的,毕竟题材是偏文学的,歌词还是有很多诗意的表达的。我最喜欢的无疑是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我的春天,在今天,说再见”,在这样一个春日的季节,听到微岚饱含热泪与深情的这一句,实在是情难自禁。(说一句题外话,如果音乐剧也有季节限定的话,那毫无疑问应该在冬天看《小说》,春天看《粉丝来信》,夏天看《帅小伙的蔬果店》。。。)。很遗憾的是并没有现场乐队,作为一部大剧场剧还在使用伴奏带多少有点简陋了。
舞美的部分,如前所述,主体就是编辑部内景,布置的真的有点过于华丽了,二楼有一处走道,左边是在狱中李灵的会客区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几处灯光的使用,以及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镜子,代表了某种分身。到最后微岚杀掉夏光,镜子也破裂了。还有白色的旋转阶梯,很像通往天堂的感觉。最重要的,毫无疑问还是信纸,从墙上脱落的信纸,漫天飞舞的信纸,白茫茫宛如雪片纷飞,那是极致的梦幻。
演员的部分,虽然我已经很努力的选了两组完全不一样的卡,但是很遗憾张博俊和赵伟钢也都没有看到。单就这两场而言,第一场的卡司无疑人气更高,但第二场给我的观感却更好。小白演蛰生这个角色无疑是大材小用,不过多少让人梦回《四张机》,舒荣波气质还行,但是各方面都比小白差一点。丁宁这个角色胡芳洲和张琛其实都还可以,他俩的声线也是有点像的,胡芳洲看起来更老成可靠一点。马克梵这个角色没有太多能发挥的,不过刘官卫看起来不太合适,孙礼杰演这个有点可惜,他演李灵明显比傅祥安要好。傅祥安看起来就像一块木头,而孙礼杰上半场看起来过于活泼了点,不太像一个肺病患者,但是他的唱很好,以及最后一场戏处理的很有层次,有机会我是真的想看看赵伟钢。夏光这个角色真的很复杂,我一度觉得她上下半场的性格转变缺少铺垫,不过郭耀嵘和崔恩尔都完成的不错,最后的“黑化”都很有张力。最后说一下郑微岚与金海鸣,我第一场看的是徐均朔与刘岩,因为是第一次看,位置也很偏,我也没带望远镜,所以对于后面的几场戏真的是毫无准备,感觉我只是把故事顺下来了,但是并没有带给我太多共鸣。刘岩的气质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虽然他的年龄真的差了很多,他的咳演的很逼真(真的很痛苦的样子)。而徐均朔无疑是三个卡中最贴近这个角色的,一点点敏感脆弱,忧郁少年的样貌,不过就第一场的感觉我并没有看到他太多情绪的变换与表演的层次(当然也可能是我确实没看见)。所幸第二场我的位置非常好,正是前排中间,这一场是于晓璘与施哲明。施哲明其实看起来不像金海鸣,他明显要健康一点,但是他把那种陷入爱的痴狂的感觉演出来了,眼神都很精准。而于晓璘的戏总是有一种特别能打动人的力量,尤其是这种有点悲伤的角色,确实他的年龄不适合郑微岚,上半场一些雀跃的动作看起来有点违和,但是结尾真的是太细腻了。当他把笔插进自己的手背,与夏光分割,告诉海鸣真相这一段真的是残酷又心痛。到最后一首solo《当我死去的时候》,他满含热泪又饱含深情的唱着,我整个人已经哭的不能自已。他的演唱其实从来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他对表演细节的处理真的是非常走心。看着他发红的眼睛,谢幕时,崔恩尔拭去他眼角的泪痕,他依偎在施哲明的怀抱中,以及与孙礼杰拥抱。。。真的是非常感动。感谢树三恩让我陷入到《粉丝来信》这个大坑里,他们三个实在是太默契了。。。。(我回家之后真的是有好几天戒不掉《粉丝来信》的毒,从此《粉丝来信》在我心里就和《小说》是一样的地位了。我至今看了五场《小说》,最让我难过的其实是吴俊鹏姜彬的这一场,实在是吴俊鹏太过入戏,甚至是有点失控了。而这场《粉丝来信》,无疑也是得益于于晓璘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真的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其实我也没有想到两组不同的卡会给我这么不同的感受,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多刷一些不同的搭配,以及需要坐一次后排中轴欣赏一下谢幕时信纸满地的绝美场景。
不管怎么说,如果有一天我想与这部戏告别,那一定会是树三恩这个卡的,就让我们暂且期待,每一个春天都能与《粉丝来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