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2013-09-21 23:58:09)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明确规定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与深度、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大纲本文是对教学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反映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它一般是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以篇、章、节、目等顺序排列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并规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
二、课程标准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模式开始,一直采用教学大纲的提法,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年来才开始重新被提及。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
它一般不需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与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更为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尤其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这是与教学大纲的最主要区别。
三、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辨析
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不同之处主要可从行为主体的转移和行为陈述的可操作性来看:
教学大纲:陈述方式多采用的是“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不规范的方式,这种陈述方式。意味着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课程标准:采用的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陈述的角度必须从学生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课程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