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繁体字答题为何可加分?

“期末考试用繁体字答题可加分!22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一名老师的考试“加分政策”引发学生热议。【新闻来源:人民网-武汉晚报】
报道称,这是该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刘卫华老师定下的“加分政策”。她表示,这门课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用繁体字可以更加贴近历史,了解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虽然使用的教材也是繁体字,但是平时只是读和看,同学们并没有使用到繁体字。”她希望通过这项“加分政策”,可以激发同学们书写繁体字的动力,让同学们不仅认识还会书写。
阅读了以上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学生用繁体字答题为何可加分?这应该是一个另当别论的问题。众所周知,简体字是从繁体字中演变而来,有它的文字进步意义,目的是使人便于认识和书写,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去从事其它工作,这何乐而不为呢!反过来,让学生了解简体字的前身繁体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看这一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学生用繁体字答题可加分,不得不说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繁体字的一种鼓励。
这篇报道,是反映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一名老师的考试“加分政策”而引发学生们热议,但从中让人了解到,是该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刘卫华老师定下的“加分政策”。这位老师的“加分政策”是对于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的考试,老师的希望是让学生达到“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用繁体字可以更加贴近历史,了解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老师的这一出发点,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而言,应该是好的。
笔者认为,老师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也不能随心所欲。考试究竟还是考试,并不像课堂上的学习,有老师指导。考试是让学生从老师中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的一次检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而老师硬要学生去考试,尽管老师的出发点非常好,也会遭到学生们的不同看法,引起热议也是必然的。这种热议,会有赞成的也会有反对的。
学生的热议主要有:“繁体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该班的贾扬超同学表示,在书写繁体字的过程中,自己也对汉字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加分的鼓励措施,也让更多的同学去练习繁体字。但是,也有同学表示,繁体字难写也难认,考试时会浪费时间,增加书写难度,所以即便有“加分政策”也不会考虑。
学生用繁体字答题为何可加分?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老师的“加分政策”虽然好,但忽悠了学生们学习繁体字的问题。老师也认为,“虽然使用的教材也是繁体字,但是平时只是读和看,同学们并没有使用到繁体字。”她希望通过这项“加分政策”,可以激发同学们书写繁体字的动力,让同学们不仅认识还会书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屎急才挖茅房,再快也是有问题的。不过在这里,学生用繁体字答题加分,只能说是老师要求学生去自学繁体字的一种激励,这只能是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见,学生的考试问题就是平常的学习问题,尽管使用的教材也是繁体字,但并不代表繁体字在教材中就比较完整,答题还需要补充不少繁体字,加上教材中的繁体字学生平时都是用简体字去书写,不可能把繁体字当作是考试的问题,在学习的记忆上会对于繁体字大打折扣,这是摆在学生们面前的学习问题。学生用繁体字答题,只会增加学生考试的负担,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笔者认为,如果老师把“加分政策”的出发点,变成学生平常学习的出发点,这就大不相同了。应该是在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同时,增加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比学习,在做作业的时候强调学生用繁体字,只有这样才能要求学生在考试中用繁体字答题。不过这样做会改变教材的学习计划,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批准。所以说,学生用繁体字答题可加分完全不在一时,如果有好处可以从长计议,增加这一学习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