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断供”孩子没钱去抢劫暴露啥?
励某今年26岁,朋友张某27岁,表妹余某22岁,女友徐某25岁。
四人家境都不错,只可惜他们都不工作,经济来源靠父母供给。作为父母,为了逼孩子自食其力,也是想尽办法。
今年春节前夕,励某和余某的父母对两个孩子实施了“断供”。
没了经济来源,他们总要自己去找工作赚钱了吧。可父母的一片苦心还是没能如愿,换来的却是更糟的结果。
1月22日,农历龙年即将告别,下午,励某等四人约在一起在饭店吃饭。没了经济来源,几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张某随口说了一句:“要么去抢一笔好了,反正都这样了。”几人都来了兴趣,讨论起“抢谁好”的问题。
余某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有了目标,这人就是胆小的余老板。几人出谋划策商量好了抢劫方案。
晚上7点左右,四人到了余老板所在的酒店门口,励某叫女友徐某守在车上,由表妹余某负责敲门,自己与朋友张某负责抢钱。
敲开老板的房门,励某和张某冲进去一起把余老板按倒在客房的地上,然后用水果刀抵住他脖子。
在余老板车上找到32600元现金和2条软中华329香烟,拿走一部手机后两人匆匆离开。之后这四人觉得慈溪不能久留,便一起去了义乌躲避。
大概一个月后,他们回到慈溪,余某、励某、徐某分别于2月20日、21日被慈溪警方在家中抓获,张某也于2月21日投案自首。
事后,这四个年轻人的父母向受害人余老板赔偿了所有损失。
昨天,励某、张某、余某、徐某等四人均因涉嫌抢劫罪被慈溪检察院批准逮捕。
【新闻来源:2014-6-6 中华网-现代金报】
博主点评:
父母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自食其力,就这一点来说,这种希望应该没有任何错误。而希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只有孩子能够真正的达到自食其力,才是希望的成功。这起新闻报道反映了父母希望孩子自食其力,是通过“断供”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结果适得其反。
这种“断供”方式带来的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达到使孩子达到自食其力的效果,相反的反而造成了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变成了抢劫犯。父母对于孩子采取这种“断供”的方式,使孩子达到自食其力,结果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为了孩子能够达到自食其力而忽然“断供”,这充分的暴露了孩子在没有钱的情况下,生活来源靠什么来解决?孩子找工作来达到自食其力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是否愿意去找工作?孩子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孩子是否能找到工作?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通过“断供”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的。
社会上出现的啃老现象,就是因为孩子的工作问题而造成的,这种工作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过去找工作是靠分配,而现在找工作完全是靠自己,这就暴露出两种不同的找工作方式。
过去没有工作的人,是不服从分配,如果自己不能自食其力会遭到社会的谴责。而现在找工作,是靠自己去找,并不都能找到工作,如果不能找到工作,就出现了在家啃老。这种啃老现象,父母虽然无奈,往往还会受到一些人的同情。不可否认,在家有啃老的,而不愿意出去找工作,这都是社会的啃老现象影响着孩子,造成了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而不能自食其力。
父母通过“断供”的方式来达到孩子自食其力,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有作用,而不是对于所有的孩子都起作用。父母对于孩子的“断供”方式应该有一个适应过程,这种适应过程就是提供在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具体在什么时候孩子要自食其力,除了父母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影响外,社会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式。
父母“断供”孩子没钱去抢劫,完全暴露出社会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也暴露出父母为了能达到孩子自食其力而采取的“断供”方式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断供”应该要让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决不能放任自流。如果父母“断供”后让孩子放任自流,就可能会出现孩子没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应该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