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新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

(2018-10-15 15:10:15)
分类: 经典课堂八年级上

【青春语文·俞春霞“春霞读君姐】(十六)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新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

文/俞春霞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8月10日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新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

文/俞春霞



【文本摘要】部编新教材较传统教材有了很多突破,优势明显。最佳使用教材来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是当前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优点既要将单篇放到单元里甚至整册书里去整体规划,又要教出单篇的特色来;要善于利用好教材的体例编排抓重点,聚焦来教;要善于利用好教材读写结合的特点,使语文教学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新教材   促进和提升  语文教学


部编新教材凸显出了与以往传统教材相比较的很多优势。首先,采用“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教材,充分发挥文本的语用价值和生命价值;其次,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搭建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的桥梁;再者,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阶梯形和序列性。按说新教材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课改之后,有些老师课上得越来越“花哨”、“繁琐”,缺少语文教学的“干货”。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具体地使用新教材来达到促进和提升语文教学的目的呢?以下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谈谈自己在使用新教材方面的些许做法。



01

整体勾连,个篇赏读

部编教材的各个板块都存在紧密联系,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摒弃“只见单篇不见单元的教学惯性”,摒弃“只见单元不考虑全书的通常路数”。《一滴水经过丽江》在游记散文单元,承担着本册书写作游记的使命,它与其他几篇游记有着很多共性,比如本单元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记游,这是游记散文的一个讨巧的方法,用第一人称,“凡我所深感,才力所及,词能逮意者,多写;凡我所未见,意难称物者,不写。”[1]然而虽说都用了第一人称,《一滴水经过丽江》仍然具有“这一篇”的独特风格,它的“我”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变成了“一滴水”,抓住了丽江水城的特色,文章的特色也显见:(一)时空感:“一滴水”的“三生三世”勾连了丽江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这是大的时间跨度,“一滴水”旅经丽江城的过程,这是小的时间跨度:白天、黄昏、夜晚;(二)镜头感:以一滴水的游历,从“玉龙雪山顶”眺望远方的“四方街”,到亲身走进“四方街”,镜头由模糊到清晰,逐步拉近。(三)紧凑感:一滴水在流动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奔流向前的,“它停不下来”,所以跟随它的所到文字点到即止,使得文章非常凝练紧凑,不拖带水。(四)故事感:文章随着一滴水的跌落起伏,醒来或睡去再醒来,一步三折,曲徊流折,波澜迭起。(五)层次感:跟随一滴水的视线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动忽静;有视觉有听觉有嗅觉有触觉各种感观开放;穿越历史,纵贯疆域多角描写,层次分明。



02

研读重点,定点深掘



“在解读整合教材时,教者一定要有所取舍,从文本最富特色的地方入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自读课文,统编语文教材关于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穿插引导学生“自读”,指导学生深入语言,抓住重点,多角研发,主动开掘。《一滴水经过丽江》的重点在“一滴水”游历“四方街”的部分,即9-14小节,重点研读文本的“语用价值”。可以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内容上:丽江特色呈现——古老的城池依山傍水,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别具一格。结构上:总分总的结构,清晰明了。表现手法:今昔对比、舒缓有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互补、感官交替、修辞助色等。还有赏析“一滴水”的心理变化等,总之,去除“虚头巴脑”,要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的“干货”,掌握阅读技能。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看善于读其他的书”。



03

读写相融,梯度明晰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美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新教材体例清晰,重点突出,尤其“读写结合”的教学意图越来越明显和强烈。《一滴水经过丽江》单元后也有关于游记的写作指导,它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游记,反过来这实际也是指引学生阅读文本的一个抓手,当然写作还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必一步到位,那样实际也到不了位。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可以通过三步来实施写作:

1.段式仿写:比如第10小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四个“看到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写一处地方的特色。

2.叙事视角仿写:本课抓住水城特色用“一滴水”的自述口吻来写,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个地方的特色然后以一个恰当的身份进入,最好这个物是“动”的。比如化作一匹马来穿越草原,化作一尾鱼来游历洞庭湖,化作一辆的车穿行老南京城……

3.写作游记。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抓住游记写作的四个要点:交代清楚游踪、突出景物特征、交代相关知识、融入独特感受。

【注释】

[1]孙绍振.黄山记. 如是解读文本[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陈书桂.教材“新面孔”,教学“新表情”[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8(2)

[3]邓超.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6(5)

备注:本文发表在《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2018年6月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F3JxbrdeImkuddKIwgVtPqGZhJPb1YRnknDwYMJSAjicIlPzviaazPxMSnbYu1Kvq7icNg6gvpcZbQvcAdxF2ta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作者简介】俞春霞,扬州市甘泉中学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扬州市教育学会理事、扬州市邗江区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扬州市邗江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获市、区课堂教学一等奖,多次开设区级以上讲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