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升格训练——融情于景有妙招

分类: 经典课堂九年级下 |
【湿地作文】微课,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设计篇)
中考作文升格训练——融情于景有妙招
重庆潼南大佛中学肖燕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景物描写,很多学生的景物刻画不够具体生动,不能做到融情于景,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运用了景物衬托法,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语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设计理念】
这节作文课我通过情境的设置,情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既注重方法指导,也关注学生写作过程,讲练结合,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力争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当堂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景,提供情景支架。初次练笔,发现学生景物描写存在的问题。
2、出示例句,提炼写法。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句子多来自教材已学篇目,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指导学生的思维过程。
3、总结方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4、修改练笔,在写作中将方法内化,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段,运用了景物衬托法,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目标】
运用景物衬托法,具体生动地抒发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共鸣。
【重点难点】
设想处境,选景定调,绘景传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课型】
写作课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初冬感受
提问:你心中的初冬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畅所欲言。
活动2【练习】游园写景
1.游园赏景写感受。
(配乐《追梦人》,放幻灯片)欣赏园博园初冬的景色,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展示找不足。
学生朗读习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问题:写景不具体、不生动,没有借景抒情;直接写感受,没有借助景物描写,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活动3【看微课】设想处境
(微课《设想处境》)
过渡语:我们的文章如一棵挺拔的大树,情感是主干,衬托情感的景物描写如茂盛的枝叶,璀璨的花朵。
一、看微课,学习设想处境的方法。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思考:写了怎样的景,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分析:写了凄清的景象。柳宗元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苦闷之情通过景物描写深入到读者心神中去了。
2.看红楼梦《葬花吟》片段,想想作者借景物描写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处境?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分析:《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孤单凄凉。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本诗字字血泪,借落花满地,流露出黛玉对自己命运的叹息与对现实的无奈。
二、小结:
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设想自己在当时当地的处境和心情,把自己的生命体验用写景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活动4【讲授】选景定调
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一、读例句,说说下面两段景物描写分别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
——安徒生《丑小鸭》
分析: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心里很愉快,写了怎样的景呢?明丽的——乐景。
【板书:乐景——愉悦;正衬】
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分析:英子的爸爸死了,爸爸的花儿也落了。写了怎样的景呢?衰败萧条的——哀景。
【板书:哀景——愁闷。正衬】
二、小结:第二步——选景定调。
【板书:选景定调】
【简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人们为了烘托愉悦振奋等正面情绪常常描写明丽热闹的景象,如风和日丽、百花争妍、草木葱茏等(乐景),人们为了衬托悲伤苦闷之情等负面情绪,常常描写落叶凋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浊浪滔天等阴晦清冷的景象(哀景)。
但也有例外,如《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以乐景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愁。
【板书:反衬】
活动5【讲授】绘景传情
一、多种感官
读例句,悟写法:找出写景的角度——运用了什么感官。
1.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莫怀戚《散步》
【简析】从视觉角度写景抒情。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张之路《羚羊木雕》
【简析】从听觉、触觉角度写景抒情。
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
【简析】从嗅觉角度写景抒情。
【板书:多种感官】
二、动静结合
读例句,悟写法: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简析】“明月松间照,”是静景,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表现作者的愉悦安适。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简析】先写静景,再写动静,表现百草园有趣的景致,传达出小孩子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板书:动静结合】
三、虚实结合
读例句,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感受写得具体形象的。
1.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鲁迅《社戏》
2.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简析】由眼前的景写到想象或回忆中的景,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板书:虚实结合】
四、妙用修辞
读例句,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感受写得具体形象的。
(1)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阳似乎正在把一种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通过了他的光线而流注到我的体中来。
——丰子恺《初冬浴日漫感》
(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老舍《济南的冬天》
【简析】老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着一“卧”字,那安详的情态就恍如在我们眼前,作家对其喜爱、赞美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板书:妙用修辞】
【小结】我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齐读一遍: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妙用修辞。
活动6【练习】妙笔生花
一、修改习作
请同学们用红笔改写刚才的习作。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今天学到的融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出真情实感。时间4分钟。
学生改写习作,教师巡视。配乐《雨的印记》,音乐停止即停笔。
二、学生展示
1.学生朗读习作,并投影展示,说说自己是运用了什么方法修改的,第二次练笔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学生点评,老师小结(针对今天学到的方法点评)。
2.学生同桌互评,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结合今天学的方法点评)。
活动7【讲授】总结
万水千山皆含笑,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学们妙笔生花,借具体生动的景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和大家吧!
真写作,一字一句都是内心最深沉、最彻底的袒露。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如给文章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给文章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使文章的意境深邃,耐人回味。
课后练笔:
1.假如你考试成绩下降不少,选择恰当的景物进行描写,来烘托心情。
2.当你考试成绩上升了,或是与亲人、朋友和好如初了,会有怎样的心情?
要求:任选一种情景,运用景物衬托法,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6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和练习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写法。作文写作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中考作文指导可以把它化整为零,分成一个个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打造作文的亮点。再适时穿插整体训练,由强化单项写作能力到逐渐形成整体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肖燕,重庆市潼南区大佛中学语文教师,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与应答;相信宁静致远,铭记己立立人。采撷缕缕书香,砥砺教育智慧;亲近美好自然,悦享美丽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微课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