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intel败局分析之“接口之痛”

(2013-08-06 00:57:03)
标签:

it

分类: 互联网

接口之痛

关于PC时代的接口

问题:为什么苹果可以把iPad做得如此轻薄,而微软的Surface却做不到?

带着这个问题,周末闲得无聊做了一件事儿:我用游标卡尺把所有能测得到的各种接口,从PC到手机、再到电视设备,从充电、数据线乃至电源,统统测试了一遍,很有点收获。如下:

Wintel败局分析之“接口之痛”

  1 接口厚度对比:苹果受益接口革新

 对比结果很明显:手机接口厚度普遍薄于PC,而PC则低于电视。

 安卓标准的数据接口(也是充电接口)2.2mm,比之前的梯形口薄了1mmsim卡、MiniSD卡都不足1毫米。可以想象,如果把笔记本和相机上使用的SD卡插入手机,其厚度可想而知。

 苹果沿用多年的宽数据线的接口厚度一直在2.5毫米左右,这对于笔记本上的4.55毫米的USB接口的优势足足有2毫米之多。这也就不难理解,iPad可以做得如此轻薄,而Surface和笔记本难以匹敌的原因——接口薄,机身自然薄。

 iPhone5同时发布的还有八针接口,仅1.8毫米,比安卓标准接口还薄0.4mm,仅相当于USB接口的三分之厚度。八针接口让苹果设备轻薄化有了更充分的空间,这在iPhone5iPad4iTouch5上已经有所体现,未来可能发布的穿戴设备,如iWach手表也会因此受益。

 2 接口是变形本的梦魇

 当安卓和微软一步步绞杀苹果的时候,总是无劳而返,原因无非是:设备太重,厚度太厚,待机太短,分辨率太低,性价比稍逊一筹。而细细分析之下,接口的确是一个被微软忽视的因素。

 就拿ipad4Surface pro以及变形本对比:

 微软推出的SuraceIntelPC厂商推出变形本们,在绞尽脑汁令设备厚度变薄的同时,却不得不对“USB”妥协,包括Surface在内的所有和Wintel联盟沾边的厂商们,都不敢放弃USB接口。而为了容下这个厚度达4.55毫米的公插口,母插口的厚度至少在6毫米之上。可以说,在苹果和谷歌面前,USB让整个Wintel联盟变SB

 还不止这些。其实笔记本也深受接口之痛。

 为了外接显示器,很多笔记本不得不预留7.8毫米的显示输出接口,再加上笔记本显示屏,这类笔记本的厚度将不可能低于10毫米。还有一个90年代就存在的RJ45口,也就是通常说的网线接口,厚度高达10毫米。显示器输入接口和网线接口成了笔记本变薄的瓶颈。

 iPad不用网线接口,也不提供显示输出,甚至连USB也不提供,这一方面是苹果不开放的表现,但这三个接口的放弃,却为苹果平板赢得了“轻薄”的名声,也迎来了了真正属于平板的时代。

 3 Wintel从功臣到罪臣的接口

 我所测量的接口只是主流的Wintel接口,这些接口有的已经衰退,有的依旧长青,但从PC互联网到无线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Wintel接口成为微软、IntelPC厂商的梦魇和羁绊。

 还记得鼠标和键盘最早的串行口么?这些接口都在10mm右,他们由于针过多,插拔容易损坏,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USB鼠标键盘已经大兴于世。

 上文提到的显示接口以及9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有线网线接口,厚度虽不及10毫米,但至今依然存在于PC台式机上。但如上文所述,正是这两个接口高达10mm的厚度,导致笔记本遭遇平板的剿杀。

 USB接口的优点很多,无论是传输速度,兼容设备的数量,都值得称道。USB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从USB1.02.0乃至现在的3.0,速度从1M/S提升到现在的400M/S以上,可谓日新月异,但是,USB的厚度接口的厚度却一直没有变化。

 USB接口4.5毫米的厚度,足足超过了苹果和安卓设备的数据接口的两倍厚度,显然有点鸡肋,已经无法适应移动设备的需要。

 4 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无线连接”

 无线互联网的革命,不仅仅是设备本身的革命,也是一场接口的革命。

 如果iPad还在支持USBAV输出、RJ45,苹果的平板设备不会比Wintel的笔记本有多少差距。相反,苹果使用自家的接口,以及大量无线接口,思路相当大胆:

 不支持USB:设备封闭,防止了盗版,同时降低了厚度。替代方案是“蓝牙”。

 不支持显卡接口视频输出:替代方案是数据线和Airplay。数据线成为集“电源”“数据”“输出”“连接PC”多功能于一身的接口,2.6mm的厚度,为iPad减少了厚度,获得便携性的巨大提升。

 不支持本地网卡:替代方案是Wifi3G。彻底放弃本地联网,用Wif组建无线局域网,用3G实现无时无刻的联网。

 苹果彻底放弃了Wintel联盟设计的过时、臃肿的接口,取而代之的是“wifi”“Airplay”“蓝牙”还有“触屏”。这些革命让苹果获得了“封闭”的骂名,却也成就了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霸业。

 

5 接口:Wintel联盟的另外一场无线战争

 Wintel联盟在接口领域显然缺乏革命性,这主要包括:

 1 网卡接口、显卡接口十余年没有变化,没有在厚度方面先行一步,推出更薄、更小的兼容换代接口,满足笔记本的便携轻便的需求。结果,令笔记本遭遇平板的截杀,在便携性方面惨败。

 2 USB接口外形变化。USBPC时代的长青树,却是移动平板时代的落伍者。当手机、平板乃至超级本在冲击更薄的厚度时,Wintel 联盟的USB却没能像苹果推出lighting一样,推出更为超薄USB接口。

 这种失利短期内似乎没有影响,但长远看,在穿戴设备领域,如智能手表;在更加超薄的智能手机领域,在平板和超级本领域,Wintel联盟无疑将会非常被动。

 3 追逐并主导无线接口革命。

 让蓝牙取代USB,让wifi取代RJ45,让更轻薄的HDMI取代显示器输入接口,让笔记本变成像平板一样方便的便携设备,而不仅仅是一台可移动的设备。Wintel联盟在有线的接口还是无线接口领域,都有太多事儿值得去做。

 不可否认,微软和英特尔过去十余年在接口领域的努力推动和获取的成绩,但与苹果和谷歌相比,目前的Wintel联盟做得太少。它成为继多点触屏、视网膜、处理器低功耗之后,Wintel联盟的又一个痛点。解决这一痛点,才能真正实现Wintel联盟的再次崛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