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互联网 |
该写下篇了。
微信收费比315的任何一条新闻都劲爆。
微信收费,不管是运营商朝腾讯收费,还是微信朝用户收费,都会深深改变我们的生活。至于,说理其实已经无趣,运营商三英战马哥将是未来一个季度,最有意思的大戏。我们不妨一起分析剧情。我从矛盾和结局两个角度分析:
一 信令风暴与运营商的二选一
信令风暴微信收费中学到的新名词。它的定义是,由于网络收到的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网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引发网络拥塞以至于产生雪崩效应,导致网络不可用,人们称之为“信令风暴”。信令资源,并不是指某项业务产生的应用数据流量,而是控制这项业务发生的信息系统。
有专家打了个比方:如果把运营商的网络比作一条高速公路,每一项业务就是一辆汽车,不同的应用对数据流量的使用,就相当于不同车型的载重量,载重越多的车收的过路费越多。而信令则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信号系统。通讯专家尚斌称,当终端发送的信令请求超过了运营商网络信令资源,就好比红绿灯不停的超负荷闪烁,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网络瘫痪。
蜂窝移动通讯的一个原理是,移动通讯的关键在于蜂窝基站与手机终端的通信,手机语音是通过手机到基站,基站和服务器联系,当用户移动的时候,要发送新的信令通知总服务器。所以,“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有线的资源是无线的”,信令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发生打不出,掉线等问题。
这就好比,在通燕高速公路上,本来为公交车开辟了公交专用道,但有小汽车频繁超车占道,机会影响公交汽车的速度;或者,在汽车云集的高速公路上,突然上来一堆摩托车,横冲直撞。微信的查找好友位置,就需要不断向服务器提交位置信息,而摇一摇又需要获得手机的时间信息,否则根本无法检测两个手机同时摇。
信令风暴的结果是:1 占用通话信道信令 2 增加话音网络成本 3 增加通讯网络和3G网络维护成本。中移动要为微信的3G用户信道增加维护成本、网络成本,以及网络不稳定带来的语音服务的不稳定体验成本。
第一个结果是,中移动等三大运营商朝微信收取“信令挤占补偿,目前从工信部到三大运营商都有此意向。
腾讯目前的反制手段主要还是公关战。一方面,炮制微信收费谣言,引起舆论热炒,把用户的怒火烧向运营商。同时,腾讯还要迅速辟谣,小白用户最怕收费,不辟谣就会造成微信用户流失。
第二结果就是“二选一”,策略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几种:
A 2G 3G服务的二选一:用户在享受3G服务的时候,无法打电话;你挂着微信,对不起,打不了电话。这招比较最狠,打击面太大,还会影响3G流量,中移动不会轻易采用。
B 微信和类微信服务与打电话二选一。中移动检测到用户挂微信或者其他语音软件,马上封锁用户的2G语音,并短信提示“您使用的软件影响到语音信道,请关闭后打电话”,这招也比较狠,我想中移动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出此招。
C 减少微信类信令。既然你不肯买,那只要是微信类的信令,我一律Pass,这样的结果是微信服务不稳定,用户放弃。
D 放任微信发展,但用户出现语音问题归罪腾讯。当掉线、打不通、音质问题后,发短信提醒用户:“对不起,刚才的服务出现了故障。由于微信占用了大量信道,我们正在维护。请不要使用微信类应用,挤占语音信道”
这种提示会引起用户对于微信的不满,稍加引导就会让微信受到舆论谴责。
腾讯的反制手段为:
1 运用腾讯的舆论工具和弹窗改变舆论导向。(可能性极大,有可能多次弹窗,腾讯科技会制作专题)
2 腾讯弹窗建议中移动3G网络不稳定,建议用户换号,使用联通和电信。(有可能)
3 把手机QQ作为微信的替代品,让二者功能类似,作为抵御运营商的备选方案。也就是,你可以对一个软件二选一,但不能针对两款同时二选一。(极有可能)
4 将腾讯公司在中移动机房的业务转移到联通和电信,降低中移动的收入。(作用不大)
5 腾讯的移动网站拒绝中移动手机访问。(可能性很小)
6 与工信部交涉,寻求解决方案。
运营商的实力强悍,腾讯轻易不会去惹运营商,化解的方法会以舆论打压和找主管为主。两败俱伤,腾讯肯定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