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晓彬:五年

(2009-03-25 09:22:00)
标签:

杂谈

 

键盘是下一代上网本绕不过的问题

     手机和笔记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二者之间的仍有跨不过去的障碍。一个最为明显的,就是键盘。

    PC的ASC字母键盘和手机的数字拨号键盘区别非常明显,数量、位置都截然不同。黑莓和诺基亚N系列的侧键盘,虽然也包含了字母键,但这并不适合十指输入,尤其不适合输入汉字。

     一个是,英文输入字母,不需要选择重复的汉字,这显然要比输入汉字选择起来方便多了;而十个指头的事情让两个大拇指完成,汉字的输入效率也低了4倍;另外,黑莓和侧键盘的设计,很不人道,挤在一起的字母键,一个大拇指下去可以按到四个,不但费力,出错率也很高。在我看来,双拇指的输入体验远不如PC键盘。

上网本的键盘问题有几个解决方案:

     一个是键位数量减少,间距变小,但键盘大小保持不变。

     惠普的一款上网本就按照普通笔记本生键盘大小设计,而不像华硕易pc等上网本,将键位缩小。而后者,似乎更适合女性和学生用户,错失了一些高端的商务用户和手掌宽大的男性用户。联想和索尼的裤袋本,尽管体积和重量小了很多,但按键的宽度并没有改变太大,高度有些缩水,键盘间距也降到了最小,算是一种折中吧。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yiqnXlgRGUgdPSRaC82LWyfXVp8u20yFCFVZgYnQKHQmtGr6X-QbtgWxAVmm7EXfnGodvmBe4VlYPeUlTeNLmg?PARTNER=WRITER

   这款惠普上网本的键位大小设计与PC键盘大体相当,但键与键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这个思路和联想酷代如出一辙。

第二个方案是 无线蓝牙键盘。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t7BYRVw7Mg-68hjnbvlXRP4OgjCzL1lCvD6WzV0YUhs7H9NeQoJTNhhgYLqAvR5T34o2WaaqmvbNSci4udUEWw?PARTNER=WRITER

     这是解决手机字母键盘太小的一个方案,这款键盘可以折叠,体积会变得很小。据说,官方报价已经超过了1000元。但笔者使用的诺基亚手机,却很难在北京却配到这类键盘。

还有一个蓝牙方案,激光虚拟键盘: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xuH1ntu_SkufP7Bdh87k9R8_H37SQAtRG6ZMcp493aZjh3LvGZJXUITprXaL9K0tv7s4MQBQC6A5CJNEI0S81A?PARTNER=WRITER

     通过激光在桌子上形成一个虚拟键盘。这个方案有很多不足,一个是激光装置占地有点多;其二,这需要很大的电源支持;第三点,就是在白天,笔者估计效果会很差。这个产品的市价也不便宜,要1200多元。贵而且很不方便,这套制造虚拟键盘的设备很少有人问津。

人机交互的终极方案: 手指=键盘+鼠标

     苹果的IPHONE已经让手机变成了鼠标,而且似乎比鼠标还好用。人们越是开始幻想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用手指代替键盘。

     苹果的触摸屏让显示器+手指实现了鼠标功能,这种革命性不言而喻。计算机系统五大件:鼠标键盘是输入、显示器音箱是输出,处理器、存储器,另外就是主板了。Iphone高明之处在于,将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进行整合,在用户的便携性上无疑是一场革命。

屏幕触摸键盘的弊病

但如果把这种思路引申到电脑键盘上,目前有些不太现实:

      其一 是  触摸屏的价格较高,苹果的钢化玻璃触摸屏,是3.5寸屏,10寸屏的成本是前者的9倍左右,价格过高会让人望而生畏。

      其二 是鼠标本身是滑动装置,而键盘是敲击装置,我们可以想想在一块玻璃上按虚拟键盘的感觉。

      其三 显示屏一般要和桌面成120-150度角,而手指按键更习惯于平放,那样手腕不累;把显示器当成键盘,手掌伏在键盘上,恐怕是有点不够人道了。

     屏幕做触摸屏,如果是符合人体学的设计,唯一的选择就是设计成两块屏幕,一块用来看,一块用来做键盘。这样的笔记本也已经有了——华硕双屏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sjoYz_93wQT6j-1szFMcJVSxRPHu4sTCB966Xvd6TeHkTtcpFpbzFxAXscJlcOwbT7IIdmCiJFoQu3FO_UgByg?PARTNER=WRITER

华硕的双屏笔记本

      那么连显示屏都不要,行不行呢?电脑直接识别人们手指的动作行不行呢?!我想到日本的游戏机WII。这款游戏机可以识别人的各种动作,人们以一种更接近真实的方式和电脑交互,因而颇受用户欢迎,卖得相当火爆。

微软人机交互的新技术

     最近的消息显示,微软最新的很多技术都和触控屏幕和动作识别有关。

     2月底,某记者透露,微软公司将花费3500万美元收购了3DV Systems公司。这家公司的3D摄像头,可识别物体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并捕捉人体的各种动作,应用到游戏中,玩家只需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就能完成游戏操作。如果这种技术应用到微软的xbox360上,取得的效果完全可以和wii 相媲美。

     也是在2月底,微软研究院在技术节上,展示了“识别空中手书”技术,它可让科幻电影里空中手写文字的场景成为现实。各种家电,只要安装了摄像头或者能捕捉空间位置信息的传感器便可以识别出用户在空中书写的文字;“记事空间”里的信息如同“记事贴”悬浮在环绕用户的三维空间中,而不再是现在两维显示,信息可以随处可及。

     3月16日,SXSW音乐节(South by SouthWest)会议消息,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设备将在两到三年后推出,这种设备将内置红外传感器。和一代的surface不同,无需碰触屏幕,电脑也能感知用户手势和动作。这项技术更像是微软的WII计划的具体事实方案,这对xbox乃至个人电脑的交互性,都将是划时代的产品。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9eJvbRkyNH9z4W-WmL025BBUT_8Rm3UwiWKAENTiVkA-4jCA5KBR1NXburUigi5OO7vD3IP8p95OkSf3Ys_BGw?PARTNER=WRITER

     这是微软中国的技术人员在演示空中手书(write in the  air),演示人员在摄像头下,

     用一个苹果写出了微软中国四个字

笔者的过渡方案是:十色指环。

     我一直认为动作识别的难度太大,尤其是那种没有标识的图像识别,譬如,让电脑通过摄像头捕捉每个手指的动作,往往由于图像信息过于庞大,而难于实施。即便是vcd画质的动作,每秒的信息量200k以上,而分析和区别每个手指的动作也要占用大量处理器资源。

   即便是在WII上,也只是提供了两个设备的动作识别,而如果是对十个手指图象进行动作识别,其处理资源的耗费简直无法估量,所以,在完全实现手指动作识别之前,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

   笔者想到的方案是,在十指上套上十种颜色的指环,电脑系统就只识别十个指环,而将其他无关的信息统统过滤掉,这样不仅降低占用的处理器资源,而且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十色指环只是笔者的瞎想,但文中的键盘替代解决方案,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