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体文化与IT产品的“摸”概念

(2008-10-13 14:39:19)
标签:

手机

科技

it产品

多普达

朱大可

it

分类: 电脑硬件

 

     最近,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教授,在凤凰卫视某次大讲堂演讲时提到,北京很多白领夫妻换了2米2宽的大床,原因是,身体更加自由,而且“可以在一张床上同床异梦”。朱大可认为,大众文化的本质就是身体文化。互联网上充斥的木子美的性爱日记、芙蓉姐姐的S造型都是这种身体文化表现。

      我对朱教授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不过,笔者在经常观察互联网和IT产品发展时,却发现,我们观察IT和数码产品在演进过程中,也在有意无意地延续着身体文化,发展出一种“触摸文化”(touch)。

      IT产品的触摸文化

     人类和电脑交互最常用两种方式是:键盘和鼠标。鼠标代替人手去抚摸桌面,比键盘的噼啪敲击方式,要显得温柔得多。笔记本大都有一个手写触摸区,外出时用来代替鼠标。NDS和PSP同为便携游戏机,后者屏幕大很多,而且游戏品种非常丰富,可并未将前者挤出市场,因为NDS手写触摸屏,实现了更加新颖的交互游戏,是PSP没法比的。

      看来,人们喜欢能摸的数码产品。

      手机由于体积所限,屏幕不能做得太大,主流的两种输入方式,键盘和手写笔,让人们感到某种局限。键盘无疑让手机的美感打了折扣,10多个按键尽管不多,却也坑坑洼洼,更夸张的是黑莓手机,26个字母,密密麻麻排列键盘很容易让人们想起“玉米”;手写笔在屏幕上书写,让人不禁担心那块脆弱的手机屏幕,而战战兢兢。

     苹果的Iphone把ipod“摸”的概念引入到了手机里,令苹果粉丝狂喜不已,也让iphone一跃成名。使用iphone时,只需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过,就能迅速做出“查找、定位、放大、移动、缩小”等数十个动作,手指变成了鼠标,屏幕变成了键盘,干净平滑的前面板让人们的“触摸欲”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

      苹果Iphone的火爆让竞争对手非常紧张,诺基亚一边在不紧不慢地给Iphone挑刺,一边加紧研发自己品牌的触摸手机,最近听说,他们的触摸手机也将在近期面市。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bYf8DZ6ur3ScvA7p3UnjEizRX6ndgZAFXmUorsUcY4nukVVjRIH6x4pztRcQP9dhaLgw5N6rtKY?PARTNER=WRITER

多普达幻灯效果实现类似iphone的指滑鼠功能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QtXJmxplEsXtGky0tF5v4shGQLngZa9Lt5D_4N3UQiy3TUZ5l51-26PPEqTEyJ1Hlm1IkuCpV7Y?PARTNER=WRITER

背部有棱有角,钻石文化与iphone 的苹果文化截然不同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SMw7xOYKqdoYDS6wpgNeFY8RSP1rSDu0JX7X4dImEH7K_SRVQBFjJUXszyaLIEUYcAsawOzl6Jk?PARTNER=WRITER

多普达Touch Diamond

     三星、多普达也推出里自己的触摸手机,多普达一款名为 Touch Diamond的高端智能手机触控式屏幕,平直光滑的前面板,让人“摸”不释手;多普达Diamond 3D幻灯效果与IPHONE图片幻灯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和苹果类似,多普达这款产品也有TOUCH字样,但这款“钻石”机型和苹果IPHONE边角圆滑的设计风格却明显不同,多普达Diamond正如其名字,有棱有角,而苹果iphone则太过圆滑。笔者看来,如果把苹果IPHONE比喻成一个温柔可人的小女子,那多普达Diamond更像是一个率直刚毅的大男孩。

   “摸”文化还在继续

      微软即将面世的windows7 的一个标志性的技术,也是触摸屏。早先放出的几段windows7的视频中,我们看到,windows 7将支持类似苹果ipho的触摸技术,微软将把苹果IPHONE的触摸理念塞入WINDOWS7。从泄漏的大量windows 7截图中,最具特色的大按钮环形图标,也正是为了手指操作而设计的,笔者甚至认为,一旦硬件问题得以解决,“触摸式操作”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标配。

      触摸技术或许真的迎合了这几年“触摸文化”和“身体文化”的需求,当人们把玩着多普达不锈钢雾面框架、感受来自其“豪华房车”灵感的时候,我们不只拥有舒适的质感,坚固的保护,还有白领男士向往的触摸文化。

     十年前手机是用来“打”的,五年前手机是用来“炫”的,两年前手机是用来“玩”的,未来,手机是用来“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身体文化与IT
后一篇:卡巴斯基为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