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大挥杆半径,不论怎么大都不为过

(2015-05-08 19:03:33)

回想起前几年曾经有一段时间的长、中、短杆的全挥质量很好,这几年却总不稳定。想来想去,当时状态比较好的那一阵儿,挥杆上杆时是刻意往外,自我感觉有点儿OUTSIDE-的味道。

 

用球杆抵着地板的踢脚线,挥杆上杆时刻意往外推,刻意想做成点儿OUTSIDE-的感觉;结果发现,任凭再怎么往外,只要左大臂贴紧,实际上还是INSIDE-的路径;只不过半径更加大。

 

试着用这种方式,连续的五场,即使是北辰这样不宽而且两边都插白桩的球道,自始至终未再发生出球道的情况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当然了,用的是一套比平时使用的杆更硬的杆,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

 

【技术】送杆决定精准

   标签:娱乐2011-10-08 14:44 星期六
  巅峰期我的挥杆一直很好,甚至和2007年夺得名人赛时的状态相比都不相上下。我的1号木开球很直,稍微带一点小左飞,相比以前,我的1号木倒旋减少了一些,距离增加了5码。和许多巡回赛球员相比,我的开球距离都逊色不少,因此我只能靠精准的落点来挽回距离上的劣势。对我而言,有两点很关键:合理的上下干转换;通过触球区时让双手的位置在球前。我感觉自己在挥杆时更像是两次挥杆:上杆和下杆。这样的感觉有助于我找到挥杆的节奏和韵律。再通过触球区时保证双手位于球前能够更好的让杆头挤压球。——扎克·约翰逊。
  
  为什么约翰逊能够在2007、2008连续两个赛季开球上球道率排名前8?分析扎克约翰逊的挥杆,最好是从收杆往回看。
  “也许许多球员从上杆一直到触球都能够跟约翰逊一样,但很少有球员从触球到送杆能像他那样完美。”这是教练本德对约翰逊的评价。
  扎克约翰逊的独特之处在于,触球后,右手臂与杆身呈一条直线并指向目标。球杆并没有过早再次上翘,很多球员都做不到这一点。本德教练认为约翰逊的送杆会让人不禁想起本·霍根。而且他的开球上道率也与完美的送杆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触球后能像约翰逊那样让右臂和杆身指向目标,杆面就能更长时间正对目标。”正是约翰逊的完美送杆才让他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他在2008年的平均开球距只有275码,在巡回赛所有195位职业球员中排名181。因此,要想在高水平巡回赛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开球上球道率。这样的策略当然奏效了:包括2007年的名人赛和2009年1月在夏威夷举行的索尼公开赛在内,过去的两年里,他总共赢得了4站比赛,并10次排名前十。
  “很显然,如果挥杆更用力,距离就会更远,不过我更看重落点。”扎克约翰逊说:“挥杆越平顺,我的开球控制就越好,抓鸟的机会就越多。”
  约翰逊很清楚自己没法跟那些长达者比距离,不过他已经开始和本德教练着手增加开球距离的调整。
  “这么多年来,约翰逊一直习惯在定位时让双手位于球后。”本德教练说。“虽然双手靠后他也能打好球,不过我还是演示给他看,双手靠前一些,触球会更扎实。他照做了,而且触球效果也大大提高。”
  
  挥杆分析:麦克·本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