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两套新杆的角度和挥重的调整备忘-----动态记录版
(2013-02-25 13:00:41)
标签:
杂谈 |
两套新杆的角度和挥重的调整备忘
感觉最近体力下降很多,打球后挺累。考虑到目前使用的杆无论是杆身硬度还是杆头打起来都太累,决定换杆:
挥重要小一些、
杆身要软一些,
杆头要易打一些。
换了95克钢杆身、D0挥重之后,距离又增了: 3铁居然最少240、经常超过250. 而且HOOK更厉害。
看来还需要学着不那么发力。
而且需要调整杆的LIE来减少HOOK。
#############
第一次调整:
经计算决定先这么调调LIE试试:
3铁---59.5变53,调6.5度
4铁---60变54,调6度
5铁---60.5变55,调5.5度
6---61变56,调5度
7---61.5变57,调4.5度
8---62变58,调4度
9---62.5变59,调3.5度
P---63变60,调3度
52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
56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
60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
5木的LIE无法变,那就减短1.5厘米。
1木的LIE无法变,那就减短1.5厘米。
推杆减1.8厘米,使得更加远离弧线式推法、更加趋向于直线式推法。
可以预见的是,
1木、5木的挥重将会比原D2减小到D0左右。试打后再调。
3-9的挥重将会比原D0稍稍增大一些。试打后再调。
P的挥重将会比原D1稍稍增大一些。试打后再调。
52度56度60度挖起的挥重将会和P杆接近。试打后再调。
###################
第一次调整后的情况:
3铁---59.5变53左右,挥重D0变为D3.5
4铁---60变54,左右,挥重D0变为D3.1
5铁---60.5变55度左右,挥重D0变为D3
6---61变56左右,挥重D0变为D3.5
7---61.5变57左右,挥重D0变为D3.7
8---62变58左右,挥重D0变为D3.5
9---62.5变59左右,挥重D0变为D3.5
P---63变60左右,挥重D1变为D3.8
52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左右,挥重变为D3
56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左右,挥重变为D2.4
60度挖起---减1厘米并调平1度左右,挥重为D2
5木的减短1.8厘米,挥重D0变为C9。
1木未截,换握把之后挥重D1居然降至C8.5
(实测数据让人吃惊:扳平一点点LIE,对挥重的影响居然这么大?)
。。。。。。。。。
上述挥重组合明显不合适,需要根据杆长的变化来统一挥重。但是调整杆长会使得上述LIE值不合适。
需将LIE角适当回调一些之后,然后再调整杆长。
第二次调整(调整LIE,杆长留待第三次调):
3铁---变56左右,挥重变为D2.3
4铁---变56.5左右,挥重变为D2.3
5铁---变57度左右,挥重变为D2
6---变57.5左右,挥重变为D2.3
7---变58左右,挥重变为D2.3
8---62变58.5左右,挥重变为D2.1
9---变59左右,挥重为D2.7
P---变59.5左右,挥重为D2.8
52度挖起---调成60度左右,挥重变为D1.5
56度挖起---调成60.5左右,挥重变为D1.5
60度挖起---调成61左右,挥重为D1.7
5木加配重2克,挥重变为D0。
第三次调整(调杆长):
3铁截10毫米,挥重D2.3变为C9.8
4铁---截7毫米,挥重D2.1变为D0
5铁---截6毫米,挥重D2.1变为D0
6---截8毫米,挥重变为D0
7---截6毫米,挥重变为D0
8---截6毫米,挥重变为D0
9---截7毫米,挥重变为D0
P---截7毫米,挥重变为D0
52度挖起---截2毫米,挥重变为D0
56度挖起---截2毫米,挥重变为D0
60度挖起---截3毫米,挥重变为D0
(实测数据让人吃惊:几个毫米的影响居然这么大?原本以为3铁需截11-12毫米方可降至D0,没想到截10毫米已经低于D0了。)
第四次调整:
杆身角LIE先确定,通过杆身调整,达到挥重一致
3铁---变56左右,
4铁---变56.5左右
5铁---变57度左右
6---变57.5左右
7---变58左右,
8---62变58.5左右
9---变59左右,
P---变59.5左右
52度挖起---调成60度左右
56度挖起---调成60.5左右
60度挖起---调成61左右
7月7日对杆身角进行复核,结果是:
3、4、5铁,57
6、7铁,58
8、9铁,59.
看来调整杆身角的变形是既有塑性变形又有弹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