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李今亮的一篇文章:准确丈量抛球范围的重要性
(2011-08-27 08:54:34)
标签:
杂谈 |
读了李今亮度这篇文章,吓了一跳。回想自己以往在抛球的时候,不论一杆范围、两杆范围或者后方延长线抛球,“为保险计”,都不是往旁边一侧丈量,而是斜着向后量一点儿;抛到时候也是宁往后不往前。没想到这样的“宁可吃亏也别犯规”的“保险”策略其实隐含着风险。
××××××××
但是换个角度说,俺觉得这个案例的判罚倒是也值得商榷。
因为严格意义上,在地上插球座时并不可能是精确地往旁边一侧丈量;假如以厘米、毫米、微米计量,做标记时没有偏差是不可能的,不是稍微往前就是稍微往后。
按照规则,往前是不允许的,那么,只能稍微向后量一点儿。
所以,当抛球时小球掉到地上后只要是向前蹦,只要是停在了球标的前方,你必须把“超过球标的毫米数”和刚才做标记时“稍稍向后的毫米数”进行对比?
太麻烦了吧。
所以俺觉得,只要球T已经插好,只要球标一旦标定,一旦开始抛球,那么标定球标之前的球的位置已经没有意义。就像一旦你已经把“暂定球”作为“使用中球”,那么原始球不论找到与否,都已经不再重要。
当然了,俺是规则的门外汉,一切以裁判的判定为准。俺只是小小地“腹非”一下。
###################
准确丈量抛球范围的重要性
在高尔夫《规则》中,凡是要求球员抛球的地方,必定会明确指出抛球的范围。比如,宣布球不可打后,球员可以在球的停点2支球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的地方抛一个球;球进入果岭通道上的整修地后,可以在最近补救点1支球杆范围内且不更靠近球洞的地方抛这个球等。
既然规则规定了抛球的区域,球员就要严格在规定的区域内抛球。否则,他就构成了从错误的地方打球。为了确保自己把球抛在正确的区域,有经验的运动员在抛球前都会仔细丈量自己的抛球范围并用球座或球标将其准确地标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会让在场的任何人有机会质疑你的抛球结果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如果把球抛在了标定的区域外,你自然就需要重新抛这个球,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话语,因为地上的球座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反,如果你没有标定,或者没有准确标定自己抛球的区域,你就很可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麻烦。而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让你感到不快,甚至是愤怒!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男子高尔夫球比赛进行到第二天时,团体冠军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其中,云南队后来居上,成绩直逼领头羊香港队。而香港队一名队员的一个偶然失误,也让他们最终丧失了独领风骚的荣耀。
香港队的谭匡然在16号洞的开球落在球道上的一个井盖旁边。对于谙熟规则的香港队员而言,小小的井盖自然不在话下。谭匡然找到最近补救点,然后用球座在地上标定了1支球杆的抛球范围。不过奇怪的是,他在地上插球座时并没有像通常的做法那样往旁边一侧丈量,而是稍微向后量了一点儿。
谭匡然拿起自己的球抛了下去。小球掉到地上后向前蹦了一下,然后停在了球标的前方。这时候同组的另一位球员说:“球往前跳了,要重抛。”可是,谭匡然的记分员却认为小球虽然往前跳了一点儿,但并没有比原来的位置更靠近球洞,所以这个球已经进入了使用状态。听到记分员这样说,同组的这位球员建议谭匡然找裁判员来解决。
不过,性急的谭匡然没有听从同组球员的建议。他认为自己的球既然向前跳了,就必须重新抛球。于是径直将地上的球捡了起来并再一次将它抛在地上。巧的是这一次小球居然又向前跳到了刚才的位置。这下子同组的几个人,包括谭匡然在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请裁判员过来解决。
裁判员过来了解了全部情况后,亲自对刚才谭匡然的抛球过程进行了确认,最后判决谭匡然的第一次抛球其实并没有滚到更靠近球洞的地方。所以,从规则的角度而言,那一次抛球后谭匡然就必须在球的现有位置继续打球,而不能再无端地将其拿起了。
接下来的处理结果就非常清楚了,谭匡然因为违规拿起了自己的使用中球而被罚1杆。在裁判员的指导下,他把自己的球放置回了第一次抛球后所停的地方并完成了这个洞的比赛。
全部比赛结束后,香港队和云南队以负7的成绩并列第一。但是按照大会的规程,云南队因为第二天的成绩更好而排在了香港队的前面。如果谭匡然再小心一些,如果没有那一杆罚杆,事情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