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练了两种打60码左右沙坑球的打法
标签:
杂谈 |
任你怎么小心谨慎,你还是会在某些时候把球打进沙坑。
我们一般把沙坑归成两类:球道沙坑、果岭旁沙坑。果岭旁沙坑一般需要的击球距离在30码以内,这种球位不太会浪费杆数,一般采用爆炸式沙坑球打法就OK。当沙坑距离果岭在100码以上,100--200码,也不算麻烦,采用击球不触沙的打法,也有很大的ON果岭机会。反倒是不远不近的情况有一些麻烦,处理不好就要多一杆。
当沙坑离球不远不近,超过三四十码却又少于100码的时候,情况有些不妙。如果先击中球后击到沙,很大可能会打穿果岭。假如打得更薄,那样球会飞到天边。假如用沙坑杆爆炸式打法,那又距离不够,打不上果岭,白白浪费一杆。
今天新练了两种打60码左右沙坑球的打法,一种是用P杆或9铁,打开杆面,打爆炸球;这样的距离会比沙杆爆炸式打法远一些,有可能ON果岭。另外一种是采用60度杆,打沙子和球的交接处,同时触球触沙。当然这个击球点要比较准确,不能先沙后球,也不能先球后沙。
新的试验看起来很成功,改天去球场试试看。
备注:
1.上次在云海谷会员场打比赛,第七洞第二杆大下坡计算减距时减得太多造成下沙。沙坑离旗杆的距离就是这个尴尬距离。自己觉得用沙坑杆爆炸式打法距离不够,打不上果岭,会白白浪费一杆,不甘心;后来采用先击中球后击到沙的打法,结果打穿果岭进入后面树林。这洞打爆。
自此之后就觉得需要练习这样的尴尬距离沙坑。
2.所谓的沙坑尴尬距离每人不一样,对于我是60+—20,如果不是长打者,尴尬距离会比这个少一些。
3.这种尴尬距离的处理方法很多很多,象杰克尼克劳斯主张象正常切球那样打;日巡赛的那个什么名字的日本人来着,他主张仿造切球打法,但是把球位使劲后移到右脚尖外侧;另外那个号称日本高球小博士的那个人,主张平行站位(不开放)不用身体动作用7铁象推杆那样用肩膀带动手臂轻扫。。。。。。打法太多,不一一列举。
4.哪种打法合适,每个人可能不同。我是试验过上述各种打法之后,觉得这是比较适合我的两种打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