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调整挥重的一些数据

(2011-02-13 19:49:26)
标签:

杂谈

关于调整挥重的一些数据

 

(这些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数据”,仅仅供自己以后使用,可能与一般工房告诉的那些数据不一样,各位筒子如果用这些数据来改造杆子造成错误的,概不负责。)

 

一。  一些基本的、公认的和本人的推论:

 

1.挥重其实是相对于某点的“转动矩”

2.计算“转动矩”时,取的支撑点,是距离左端335.6毫米的地方(很奇怪为什么不是右手的食指处的位置。可是挥重仪器的设置是这样的,有什么办法呢。)

3.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矩”取正值,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矩”取负值,正负相抵消之后剩下的“转动矩”,就是挥重。

4.“转动矩”等于153739(单位是克乘以毫米)时,作为D0.

5..“转动矩”每增减1260(单位是克乘以毫米)时,挥重增减一个单位。

 

二。 一般工房的技师会告诉说,杆身长度每增减多少挥重则增减多少,杆头加减铅片的重量每多少克会影响一个挥重。

 

三。由于杆身的长度从1木到挖起杆、高吊杆差异很大,“杆身长度每增减多少挥重则增减多少,杆头加减铅片的重量每多少克会影响一个挥重”的说法实际用起来时误差太大。

 

四。计算的结果:

 

假如1木的长度是1155,杆头重量大约200克,杆身重量大约60克,长度每变化10毫米,则挥重变化1.825个挥重单位;影响一个挥重单位所需的杆头铅片为1260/(1155-335.6)=1.54克。如果减55毫米,挥重减9.8个单位,如果需要加回4个挥重单位,需要贴6.6克铅片;如果减70毫米,挥重减12.5个单位,减短之后如果需要加回7个挥重单位,需要贴1260X7/(1155-70-335.6)=11.77克铅片;如果不想贴太多铅片,可以通过换轻的握把减小逆时针方向的转矩增加挥重。

对于挖起杆,假定杆的总长是35英寸即889毫米,假定杆身重量80克、杆头重量305克,长度每变化10毫米,则挥重变化3450即2.74个挥重单位;影响一个挥重单位所需的杆头铅片为1260/(889-335.6)=2.277克。

 

 

@@@@@@@@@@@@@@

五。目前通用的挥重测量仪器的需要改进的几点:

     目前的挥重测量仪器,测试数据与挥杆时的感觉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当杆特别长或者特别短的时候,差异会特别大。

    个人觉得,未来的挥重测量仪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挥重测量仪器与杆身接触的两个点,不应该是“最左点”和“距左端335.6毫米”;而应该是大约“距左端15毫米处”和“距左端180毫米处”,准确数字应该是根据每人的握杆习惯(比如握把端点是否露出)和手的大小进行测量确定。

2.挥重数据应该是动态的数据而不是静态的数据;应该加入挥杆速度和挥杆加速度的指标。挥杆速度越快需要的挥杆加速度也越大,施加在握把上的力就需要越大,动态挥重数据就应该越大。

 

 

顺便列出与本文意见有类似之处的两篇文章:

 

一。测量球杆的挥杆重量的简易方法

 

除了去工坊用仪器测量外,有没有其它提简易的测量方法测量球杆的挥杆重量SwingWeight?以下提供一个测量球杆挥重方法仅供参考。

1.以秤量得整支球杆重,例390g。(单位为:克,精度±1g)。

2.取得整支球杆重心位置:伸出左手食指成水平,将球杆水平交叉放置于食指上。移动球杆位置直到杆头端与握把端成平衡(水平等高),则杆身在食指上的那点就是重心,划线做个记号。

3.量取握把顶端到重心记号距离,例29.5 in。(单位:in )

4.计算:总重量x(重心距离-14)=390x(29.5-14)=390x15.5=6045 g-in 。

5.挥杆重量转换表:(每49.6g-in为1 SwingWeight)

  A0—4564 , A1—4614, A2—4664, >>> ,A9—5011。

  B0—5060, B1—5110, B2—5160,>>> ,B9—5507。

  C0—5557, C1—5606, >>>>>>>>>> ,C9—6003。

  D0—6053, D1—6102, >>>>>>>>>> ,D9—6499。

  E0—6549, E1—6598, >>>>>>>>> ,E9—6995。

  F0—7045, F1—7095, >>>>>>>>> ,F9—7491。

6.对照表得6045 为D0。(6004~6053为D0)

7.此杆挥杆重量SwingWeight为D0。

 

二。挥杆重量

快下班前,“长打王”跑来测907和909一号木,都是Titleist原厂特别定制的,使用相同的杆身,但挥着感觉不一样。907短(45¾”)、909长(46″),挥杆重量简称“挥重”是907为D5而909是 D4.5。从数据上反映“挥重”大的907重一点,“挥重”小的909挥杆感觉应该轻一点,可是他实际的感觉恰好相反!哪里错了?

这要先从挥杆重量即“挥重”的概念说起。将球杆放在特制的平衡称上,支点在距离握把底端14″处,用秤砣调到两边平衡,秤砣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就是“挥重”大小。“挥重”没有单位,用ABCDEF表示,间隔再分0~9。通常女子的“挥重”大约C4~C8,男子的“挥重”一般D0~D3什么的。即使你是物理学家,如果不打高尔夫,也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挥重”所云了吧。

我也不太清楚“挥重”的概念怎么来的,估计有了近百年历史。那时成套的铁杆开始流行,对技师来说,总得有个规律才能下手做出所谓套杆。每支杆长度相差½”、杆头重量相差7g和握把重量相同50g,做出的套杆,放在那个平衡称上,“挥重”的数值就会相同。这事儿实在够神奇,一个静态的平衡,能保证你挥杆的动态感觉相同。发明“挥重”仪的人真是个天才,这两件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事儿,他怎么联想到一起了?还得到了高尔夫各界长期广泛的认可!

不好意思,对物理不感兴趣的朋友,跳过下面一段直接看结果吧。

物理学对“挥重”这样的概念早有定论。学名叫转动惯量,英文Moment of Inertia(MOI)。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又有人称惯性距、惯性矩(俗称惯性力距、惯性力矩),其数值为MOI=∑ mi*li²,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l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

回到前面“长打王”的问题,用简单的转动惯量公式来解决究竟907还是909的挥杆感觉重。

MOI= (M杆头+M杆身/3) L杆身²+(M握把/3)L握把²

D5挥重的907: MOI907=(200+65/3)45¾”²+(50/3)x10.5″²=465800
D4.5挥重的909: MOI909=(198+65/3)x46″²+(54/3)x10.5″²=466836

909的MOI比907大,挥杆的感觉重是自然的了。有心的球友看出我假设907比909的杆头重量了2g,握把轻了4g ,它们对“挥重”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就是907虽然短,而“挥重”值却比909大的原因。但握把的重量对MOI的贡献却很小,杆身长度对MOI却起着非常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杆身比较长的909,尽管杆头较轻,它的MOI依然比较大。物理学告诉我们,“长大王”的感觉没有错,错的是挥重仪!!!当然,影响长打王对挥杆轻重的感觉还包括:杆身的软硬、扭矩和弯曲点等等。

为小朋友做球杆也根本无法使用挥重仪,14″的支点几乎到了杆头边。深圳有位宋律师,估计也没学过MOI的概念,他凭直觉自己试挥,为儿子调整挥杆重量。借着来北京陪儿子打比赛之际,在我工作室用MOI仪检测调校小球杆,竟然每支球杆MOI值只有千分之十几的差别。老宋改行做球杆吧,否则太浪费天赋了。

当然,不懂装懂的做杆师傅也会在杆头装个大螺钉,在握把里加些废铜烂铁为你做出“挥重”整齐的一套球杆。但只要将这种球杆的总重量逐一称过,再用坐标连成线,像心电图的,百分百就是冒牌货。而打球时,如果某支球杆杆头总是发颤,赶快将它拆开检查一下,说不定啥毛病都有。

其实,即便现在的MOI仪,也只是测量出球杆围绕握把底端的MOI值,球杆真正的MOI是通过手腕手臂围绕脊椎的动态数值,“挥重”的感觉是个随挥杆变化、曲线优美的变量。而现役的“挥重”仪,不如改叫“平衡”仪,名正言顺地反映一套球杆的平衡性,对技师调校球杆一样有意义。

 

注:杆头重量增加2g,或握把重量减小4g,挥重增加1个小格;杆身长度增加¼”,挥重增加1.5个小格。

http://www.elitegolfchina.com/main/wp-content/uploads/2009/09/sw002-300x25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