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打球这么多年,甚至也达到过一阵儿“零差点”的水准;近来却忽然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没学会握杆。
很早就发现一个现象:握杆时的杆面很方正,但是击球之后甚至空挥几下之后,杆面关闭了。对于这个毛病,自己一直以为是握杆太松造成。其实,手掌上磨出的茧,表明握杆的力度已经偏大。
最近终于明白了杆面关闭和手掌磨茧这两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几乎所有业余球手都会犯的毛病:挥杆加速之际会本能地增加握杆压力。这个毛病,加上握杆偏向于“手指握杆”的毛病,再加上我有一双“大手”;导致了杆身在手里象“幸运转盘”一样,时不时地、或多或少地,发生反时针滑动、转动。
杆身在手里发生反时针滑动的后果便是:
1,“幸运转盘”转得少,击球方向尚可;“幸运转盘”转得多,便是突如其来的大HOOK。
2.
(顺便说一下,那种“茧的位置是XXX,标明握杆正确和挥杆正确”的说法,害的我自以为正确了许多年。而那种“(左手)用手指握杆而非手掌”的说法,更是害人严重。)
重新翻开金熊的书和侯根的书,尤其是仔细研读侯根;发现自己一直误读了侯根“手掌下缘的那块肉垫”的所指。
纠正了左手的握杆之后,杆面的方向不再是靠“幸运转盘”的运气了,左手的小指根部、中指根部、无名指根部的手掌也不再磨茧了。(“茧出现在上述这三个部位表明握杆正确”这种说法真是误人子弟。)
####
解决了上诉三个部位的磨茧问题之后之外,关注点转移到互锁式握杆常见的另外两处
虽未有茧但也常被磨的部位:1,左手
再回过来仔细观察了本侯根长打一书的右手握杆,杆的纵轴方向与右手的手掌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不应该是倾斜的。怪不得。
调成垂直方向以后,这两处也不再被磨了。
至于右手握杆是偏向于手指还是手掌,取决于想要的弹道:想要小左曲弹道那就偏于手掌,想要小右曲弹道那就偏于手指。(对于弹道的影响,许多人只关注左手的握杆;其实,右手握杆的影响 远大于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