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個高爾夫球桿的迷思

(2010-02-24 16:50:49)
标签:

杂谈

十二個高爾夫球桿的迷思

 

前言

現今的高爾夫球運動毫無進展。

每年都有很多人開始學習高爾夫球,同時也有相同的人數放棄小白球。根據調查,放棄高爾夫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挫折感太重”。

因此,知名球桿設計師的湯姆威紳提出了兩個問題:這種挫折感有多少是因為這個運動本身的困難度而產生的?確實,連最優秀的球員也時常對高爾夫球感到挫折。這挫折又有多少是由球具造成的呢?很多人停滯在某個瓶頸,每次打球都好像在當眾丟臉,像做了一場惡夢。他們認為自己所用的球桿設計既精良又合適〈畢竟,他們花了很多錢買這些球桿〉,因此把罪過全都怪到自己頭上,怪自己無能,最後乾脆放棄高爾夫球。

為了要幫助球友們解決這個問題,湯姆威紳在2005年寫了一本書,叫做《追尋完美球桿》。此書出版後,立即受到好評。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一本書像它一樣,用簡單明瞭的文字來向一般球友解釋球桿的原理,如何運用球桿來改善表現,如何選擇球桿,以及一般球友們應該知道的知識。在作者的指導原則裡,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的球友,從初學者到低差點的好手,都能從量身訂做的球桿上得到直接且立即的好處。作者也認為這個部份將是高爾夫球界下一個要努力的大方向。

《追尋完美球桿》已經是每一位球友都必須閱讀的書了!湯姆威紳以幽默的文筆把《追尋完美球桿》的重點節錄在這篇《十二個高爾夫球桿的迷思》裡,好讓讀者們先睹為快。

我們保證,等你讀完這本小冊子後,你會把整本《追尋完美球桿》奉為經典,隨時拿出來參考。

  

十二個迷思之一

 

和幾年前的球桿相比,現在的球桿能把球打得更遠

事實上,現在的球桿並沒有打得更遠。這個迷思根本是一種行銷手法。

請讓我解釋給你聽。

決定球距的三個主要因素是:桿頭的桿面角度,桿身的長度,和你的揮桿速度。有一句有關高爾夫球桿的古老名言:桿身長度越長,桿面角度越小,球桿重量越重,桿身硬度越大,這種球桿就越難打。在過去幾年裡,你的揮桿速度也許保持不變,可是球桿的桿面角度和桿身長度卻不同了。

球桿公司為了要告訴大眾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比較遠,每一年都不停地玩弄桿面角度的把戲,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年都把桿面角度縮減一點點。結果呢,球袋裡的每一支球桿都至少上升了一號,甚至兩號。你記不記得,當球桿公司在練習場舉辦球桿試打會的時候,你用他們的六號鐵桿打出來的球距都比你自己的五號鐵桿還遠?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那支漂亮的六號鐵桿在幾年前根本就是五號鐵桿,而且也許在十多年前它根本是四號鐵桿!

如果這些改變不會造成壞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些改變其實還滿有趣的。問題是,現在工廠設計生產的球桿,到了一般球友的手上,根本就不能打;而且還強迫球友們多買幾支完全用不著的球桿。

我還是先講一些故事背景吧。

在球桿設計的領域裡,有一個規則叫做“24/38法則”。它的基本含意是,一般球友不能用桿面角度小於24度或長度大於38英吋的鐵桿。因為這種球桿需要很高的揮桿精確度,然而這不是一般球友能夠輕易做到的。

幾年前,24/38法則的底線是三號鐵桿,所以當你買一套球桿,它通常包含從三號鐵桿一直到挖起桿,而且每支球桿都能用到。現在呢,由於桿面角度消失症的緣故, 24/38法則的底線落在五號鐵桿上,以至於大多數的球友都無法再使用三號和四號鐵桿了。

1 – 桿面角度消失症

男用木桿和鐵桿的桿面角度進化史 – 業界的平均數字

球 桿

1960/1970
〈桿面角度〉

1980
〈桿面角度〉

1990早期
〈桿面角度〉

1997年以後
〈桿面角度〉

一號鐵桿

17

17

16

16-17

二號鐵桿

20

20

19

18-20

三號鐵桿

24

23

22

20-21

四號鐵桿

28

26

25

23-24

五號鐵桿

32

30

28

26-27

六號鐵桿

36

34

32

30-31

七號鐵桿

40

38

36

34-35

八號鐵桿

44

42

40

38-40

九號鐵桿

48

46

44

42-44

劈起挖起桿

52

50

48

46-48

沙坑挖起桿

56

56

56

55-56

開球木桿

11

11

10

9-10.5

三號木桿

16

15

15

13-14

五號木桿

22

21

19

17-17

七號木桿

28

27

23

20-21

註:上面的數字顯示這些年來球桿製造商是如何大幅縮小球桿的桿面角度。他們這麼做,就只是為了要宣稱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更遠,吸引大家來買他們的球桿。

 

三號和四號鐵桿不能用,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球桿公司要你再買三支額外的球桿來彌補他們自己造成的不足。現在,你必須買一種叫做“鐵木桿”的球桿,這種球桿很好打,也被用來取代那兩支大部份球友不能再用的三號和四號鐵桿。還有,鐵桿的桿面角度越來越小,也就造成鐵桿和沙坑挖起桿的桿面角度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你又必須買一支“中繼挖起桿”來填補桿面角度縮水而產生的斷層。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一章的 “桿面角度消失症”和第七章的 “整套球桿搭配和24/38法則”。

 

 

十二個高爾夫球桿的迷思之二

 

開球桿越長,球打得越遠

根據我的估計,對大部分的球友來說,球具店裡90%的開球桿都太長了。如果你的開球桿也太長,你就該把它切短一點,然後重新調整揮桿重量。千萬不要不好意思,不要猶豫。我告訴你為什麼:

我們先談球距問題。大部份球友都相信:開球桿越長,打得越遠。其實不然。曾經有人請50位讓差點不同的球友用43到45英吋長的開球桿來做實驗。實驗結果如下,你自己看一看。43英吋和45英吋打出的球距,它們的差別頂多是微不足道的1.5碼而已。再看看它們在精準度上的巨大差別,你就知道那個名言「球桿越長,越難打」是千真萬確的。

球友的差點

開球桿長度
〈英吋〉

平均球距
〈碼〉

平均方向偏差
〈偏離球道中央的碼數〉

 

45

206.4

+/- 25.3

24 ~ 36

44

207.0

+/- 21.3

 

43

207.3

+/- 16.7

 

45

214.2

+/- 26.4

18 ~ 23

44

214.8

+/- 22.7

 

43

215.7

+/- 17.0

 

45

221.3

+/- 23.5

12 ~ 17

44

222.5

+/- 18.1

 

43

222.8

+/- 15.1

 

45

227.1

+/- 18.2

6 ~ 11

44

228.1

+/- 15.6

 

43

228.4

+/- 11.8

 

45

238.7

+/- 15.7

0 ~ 5

44

238.3

+/- 12.2

 

43

237.5

+/- 9.7

不過,等一下,其實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

我之所以建議你用短的開球桿,還有另一個原因。事實上,對一般人來說,短的開球桿比較好打,它不但能把球打得更精準,也打得更遠。

用開球桿開球的時候,如果球打到離甜蜜點1/4英吋的地方,你就會損失大約5碼的球距;如果離甜蜜點1/2英吋,你就會損失10碼;離甜蜜點1英吋,則會損失20碼;以此類推。

相反地,如果擊球時你能把球桿控制到某種程度,把失誤減低到離甜蜜點1/2英吋的話,你不但會有紮實的擊球感和稍遠的球距,而且球的落點很可能都會保持在球道上。

現在大部份球友所用的球桿都太長,以至於無法發揮他們應有的水準。你可能會問,那麼,到底什麼長度的球桿最適合你?很多人以為,如果他們的身高高於188公分,就要用長一點的球桿;如果身高低於173公分,就要用短一點的球桿。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球桿的長度不是單由身高來決定的。決定球桿長度,第一步先看手臂長度,然後再看揮桿平面和擊球能力。任何一位球桿訂製技師永遠都記著一個基本原則:

球桿中,那支最長的而且能常常讓你紮實地打到甜蜜點的那一支,就是最適合你的長度。至於木桿,最適合你的長度一定比你現在用的木桿還短。

球桿技師在決定球桿長度的時候,他會先量球友手腕到地面的長度,同時會參考一份對照表,這份對照表是研究球桿多年的成果,目的是讓技師們在訂做時有個初步的長度判斷。我們量的是手腕到地面,而不是指尖到地面,原因是大家的手指長度也不一樣。手腕測量比較可以代表手臂長度。你的手和手指長度只和握柄有關,和球桿長度無關。

2 – 手腕到地面長度測量
球桿長度初步建議〈英吋〉

手腕到地面長度

開球桿長度

五號鐵桿長度

27-29

42

36.5

29-32

42.5

37

32-34

43

37.5

34-36

43.5

38

36-37

44

38.25

37-38

44.25

38.5

38-39

44.5

38.75

39-40

44.75

39

40-41

45

39.25

41-42

45.5

39.5

超過42

46和以上

39.75和以上

註:這個對照表提供技師做初步的參考,從這裡先選出一個配合球友身高和手臂長度的球桿長度。為了要有正確的測量,球友們必須穿著平底鞋,輕鬆地站直,兩肩同高,手臂輕鬆地放在身體兩側。測量的長度是從右手〈慣用右手者〉手腕到地面,以英吋為單位,小數點也要算。

所以,我們先從這個對照表裡挑出一個初步的球桿長度。這只是個開始。有了初步長度後,優秀的球桿技師還要觀察你的揮桿平面,揮桿節奏,以及你在揮桿時控制球桿的能力。一直到這些資料確定以後,他才會做出最後的長度建議。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七章的 “喔!開球桿!” 和 “找出你適當的長度”。


  

十二個高爾夫球桿的迷思之三

開球桿的桿面角度越小,球打得越遠

如果你的球技像高球名將約翰達利〈John Daly〉一樣,那麼上面這句話就有道理。然而,對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來說,我們可能需要較大的桿面角度才能把球開得更遠。我知道這聽起來和你的直覺剛好相反,所以讓我解釋一下。

我相信你曾經用水管來洗車或洗地。現在,想像你把水管的水量開到最大,同時試著把水噴得最遠,但是某人突然把水量關成原來的三分之一,你立刻會感覺到水壓變小,也看到噴水的距離變近。這時候,如果想增加噴水的距離,你會怎麼做?沒錯!你會提高水管噴嘴的角度。

這個原理就和開球桿一樣。

如果你的揮桿速度很快〈就像水量很大的水管〉,你就需要較小的桿面角度來達到最遠的球距。如果你的揮桿速度較慢〈就像水量較小的水管〉,你必須要用較大的桿面角度。你絕對不能用小桿面角度的開球桿來搭配慢的揮桿速度,因為這就像低水壓配上低的噴嘴角度,也難怪水噴不遠嘛!

如果你仍心存懷疑,那請看一下表3裡面的數字。請看表中揮桿速度在90英哩的三項數字〈假設攻角是正2.5度〉,這是男性球友的平均速度。在這三項數字裡,起飛角度〈和桿面角度〉越大,則球距越遠。不過要注意,這必須在桿面角度 13度以內,如果超過13度,球距則會越來越近。如果你的攻角是平行的或由上而下的,你就需要更大的桿面角度才能打的遠。〈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攻角,對不對?別擔心。《追尋完美球桿》這本書會教你。〉

3 – 起飛角度對開球距離的影響*

揮桿速度
〈英哩/小時〉

開球桿桿面角度
〈角度〉

起飛角度
〈角度〉

球距
〈碼〉

60

11

12.1

106

 

15

15.2

117

 

19

18.1

122

70

11

12.1

145

 

15

15.2

154

 

19

18.1

156

80

9

10.5

174

 

11

12.1

181

 

13

13.7

185

90

9

10.5

206

 

11

12.1

211

 

13

13.7

213

100

8

9.6

231

 

9

10.5

234

 

10

12.1

236

110

7

8.8

254

 

8

9.6

256

 

9

10.5

257

註:想要打出最遠的距離,不論職業高手或初學者都必須依照自己的揮桿速度來選擇適當桿面角度的開球桿。只有這樣,才能有最佳起飛角度來打出最遠的距離。
* 本表假設攻擊角度是正2.5度,也就是桿頭的路徑是以2.5度由下往上打到球。大部分人的攻角都是由下往上。如果你不是由下往上,那就要選擇比本表所列桿面角度更大一點的開球桿。

所以,在你能夠控制揮桿的範圍內,你開球桿的揮桿速度有多快呢?想知道答案,唯一的方法是請專業的技師幫你測量。不過,下列這些數字大概可以給你一些概念。

女性球友:時速65英哩
男性球友:時速85英哩
女性巡迴賽選手:時速97英哩
男性巡迴賽選手:時速110英哩
男性長距離大賽選手:時速135-155英哩

看了表3的資料後,你還想用桿面角度或10度的開球桿嗎?如果想用10度的開球桿來打出最遠的球距,你必須有時速100英哩的揮桿速度〈而且還要有良好的揮桿控制力〉。如果用9度的開球桿,你的揮桿速度必須在時速110英哩左右。像你我這樣平凡的球友〈揮桿速度在80到99英哩之間〉,用11、12或13度最能產生最遠的球距。對女性球友和揮桿速度較慢的年長球友來說,開球桿的桿面角度至少要14度或14度以上才能打出最遠的球距。

有關這個主題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追尋完美球桿》第一章的 “後旋,桿面角度,和球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