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070825之:“自信心”与“我不如一个小学生聪明”
不经意地打开电视机,电视上正在播出“谁比谁聪明”,一个或几个成年的有一定知识程度的人正在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游戏的规则是:一旦有若干次回答不出问题尤其是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对着大家说一句:我不如一个小学生聪明。
挺好玩的游戏。
看了一两次以后,有一些感悟。
1.什么叫聪明。
我这里不想抄写一大段关于聪明的定义,大家也都知道什么叫聪明。不过很多时候的很多人,错把知识的多寡当成聪明与否或者智力高低的判别标准。比如,记得曾经有段时期有些人就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智力测验”“智力竞赛”。现在的人们不再那么做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明白了:A。知识的多寡与聪明与否或者智力高低不能画等号;B。在浩若烟海的知识海洋里,那么三滴五滴的水,岂能够代表整个知识海洋。也就是说,那些所谓的智力竞赛不但根本与智力挂不上边,而且连知识竞赛都算不上。
2.关于偏题怪题问题。
在电视的游戏里,一旦嘉宾答不上问题,就要回答某一个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说实在的,假如我是嘉宾,我不会害怕一个教授或者一个学富五车的顶尖级专家的提问;但是,我会害怕小学生的问题甚至更加害怕一个文盲的问题。因为,真正有学问的教授和真正的专家(用了真正一词是因为现在所谓的专家称谓已经是漫天飞舞毫不值钱了)他们提出的必是你应当了解的东西,你越是回答正确他们越高兴因为他们的队伍在壮大事业在进步;而心中惴惴没有自信的人必定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专让你没法回答的问题:他们正寄望于你的不能回答来为那不自信的他培育信心,你回答上来他会觉得不开心,你不能回答他才会觉得也有比你强的时候。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我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考试。一般,那些真正有水准的老师,所拟的考题必定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它们的灵活运用;没有水平又怕人看出的,必定拟一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或者让人摸不着头脑和没法回答的偏题怪题。因此,有意思的是,拟题的老师和教授在对别人进行考试;我们别人通过那一张考卷,也能够看出拟题者的水准。
3.自信与宽容。
在电视的游戏里,嘉宾回答问题之后,就要评委举牌表态通过与否。我们发现,小朋友们举牌不通过的概率比大人多得多。这在某种侧面表现出了我们的许多小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宽容。不会宽容的原因,或许是误以为所拟的问题被别人答上来就没有面子答不上来就很荣耀,或许是别的。但归根结蒂,是自信心的缺失。宽容的大度的人必是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自信的人。
我们看武侠片,越是真正的大侠,在与人对垒占尽上风时越是能“放对方一马”,让对方重整旗鼓再次重来;施暗箭的一方往往是实力无法与对方抗衡因而心底忌惮对方的人。诸葛孔明能七擒孟获一次一次地释放对手,正是对自身能力的充分的自信。
顺便说一下日本人。我们有许多人一提起日本人往往总是带着一种鄙视的态度,其实,就凭很多日本人看中国的电影电视《霍元甲》《陈真》和李小龙的电影里中国人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场面一样欢呼雀跃,就凭日本的商场饭店宾馆服务员门卫搬运工等下层阶级的人对待外国人不亢不卑的态度,就表明这是一个有着充分的自信的可怕的民族。假如我们看到日本的电影电视里日本人把中国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场面,我们绝对不会欢呼雀跃绝对会愤怒抗议;我们中国的商场饭店宾馆服务员门卫搬运工等,有多少能做到对待外国人不亢不卑,对有钱人和权贵不屈膝毕恭,对穷人不会势利地翻白眼呢?因此,不仅仅是小学生,我们成年人,我们的社会,一样地需要增加自信。
4.害怕自嘲和勇于自嘲勇于自我解剖的人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于自嘲勇于自嘲,也经常地把“我真笨我真傻”挂在嘴上。事实上,正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知道自己不笨不傻而且知道别人也不会觉得他笨和傻。大家呢,不但知道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笨并不傻,而且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赞誉,比如,对“用手术刀解剖自己”的鲁迅,对能写出“忏悔录”一书的卢梭,对著书立说勇于承认自己和在大浩劫中和大多数人一样懦弱的巴金,等等。
相反,也有另一种人,听到一点儿批评的声音就跳起来;如果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是去承认去纠正,而是用继续的十个错误来掩盖已经犯下的一个错误。其原因也正在于他们没有自信,不敢肯定自己不笨不傻,生怕别人觉得他笨和傻。
( 顺便说一句,就像父母给孩子起名字,凡是找一些生僻的让文化少一点的人读不出来的,十之八九没有太多文化。或者虽有一些文化但是没有多到可以自信的程度。或许有例外,但例外的少之又少。
)
对照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有的时候是第一种人,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第二种人。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有我们的一定的自信。但是,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或某些问题上,我们或许也会有不够自信的时候。努力去做第一种人不做第二种人的办法,是努力让我们自己尽可能地在更多的方面更多的时候更多的问题上,充分地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