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AIB进行PK中我对2004年高尔夫规则的一点儿改良
在今天与AIB进行PK之前,我见到他之后和他所说的第一件事就是:“PK按照2004年高尔夫规则。但是关于遗失球的问题,除了OB以外,统一按照侧面水障碍处理”。
之所以这么特意强调关于遗失球的问题,原因在于在我看来,虽然高尔夫规则从它诞生到2004年经过这么多年不断的修改改良已经越来越公平公正和严谨已经几近完美,但是还是有一些条款需要改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遗失球的问题。
04规则中对球员的惩罚条款,除了对主观故意违背规则从重从严之外,最严厉的,就是对遗失球的处罚了。遗失球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归结为3种情况:
1.
OB造成的遗失,罚1杆后回到原位进行第N+2次击球;
2.
进入水障碍区造成的遗失,罚1杆后在落水处附近进行第N+2次击球;
3.
在球洞区通道上遗失,罚1杆后回到原位进行第N+2次击球;
高球规则的精髓和本意是鼓励球员使球停在球道上,惩罚偏离开球道的行为。所以,对于停在球道上的球,有许多的优惠条款,比如掉入“打痕”陷入地面沾上泥土都可以拿起擦拭后重新抛球,可见规则在某些时候的宽容度。对于偏离球道的情况,则没有那么多的补救机会。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制订规则就是要促使球员努力将球停在球道上;没有能做到的球员,就应该面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困难和惩罚。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前面所说的遗失球的情况。对于1、2的情况,处罚体现出了高球规则的精髓和本意:鼓励球员使球停在球道上,惩罚落入障碍的情况,飞出界外则加大处罚。但是经常可以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击球,明显地它不会出界不会落水也没有进入长草和树林,明显地它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前不后正是球员希望的落点,大家也都齐呼“好球”。但是到了推定的位置却只看见有下水道、排水渠或者动物洞穴之类而看不到球的踪影。这就是3的情况。虽然下水道、排水渠或者动物洞穴之类本不是球员应该着眼关注和回避的障碍,但是按照04规则,这种情况必须按照遗失处理,也就是罚1杆后回到上一次击球的原位进行第N+2次击球。
作为对比,我们列出其他一些情况。比如,一名球员的击球出现了严重的失误,飞行轨迹大大偏离了预想的航道,进入了长草区,甚至更甚,进入了长草区里堆积的一堆草里。这种情况,本是球员对击球失去了控制,本应受到惩罚,但是恰恰有别人看到他的球飞入草堆,于是他可以找到球,于是他可以不受任何惩罚,可以在停球点附近抛球不罚杆地进行下一次击球。
再举一例。两名球员的击球出现了几乎同样的失误,球击出后同样滚向某一个水障碍区后遗失。球员A失误稍轻,没有落入水中;球员B失误更大,落入水中。A和B的球同样遗失,但是A失误稍轻受惩罚重,B失误重受惩罚轻。
由此我们发现可能会出现这么的情况:球员出现的严重失误或许可以靠球童、观众或其它什么人的眼力和注意力来弥补而不受惩罚;球员不出现失误却或许会因为球童、观众或其它什么人的眼力和注意力不够而受惩罚,而且是最严厉的惩罚。显然这样并不公平公正。
在刚才关于水障碍区遗失的例子中,假如有人描述说看到了A的球落水的水花,那么A受到的处罚就可以减轻;反之,假如没有人说看到B的球落水的水花,那么B受到的处罚就要加重。
由此我们又发现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么的情况:球员受惩罚的严厉程度,不取决了球员出现失误与否及失误的严重与否,或许取决于球童、观众或其它什么人的描述。显然这样并不严谨。
我在与AIB进行PK的规则里,把关于遗失球的问题进行简单化:除了OB以外,统一按照侧面水障碍处理。如果今后大家也这么借鉴或者规则某一天也这么修改,至少会有以下几点好处:
1.对失误的惩罚的尺度固定了,不因为“找”的情况影响惩罚的尺度;
2.处理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有利于高球运动的普及;
3.一场球的时间可以压缩,可以接纳更多的人从事这项运动;
4.不必花很多时间找球,减少了因为找球造成的压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