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的深层原因和内幕
经某夏才研究所胡才研究员(教授级)研究考证发现,施耐庵一生先后经当地两家婚姻介绍所(那时叫作村红娘会)介绍认识过8位女子相识,但是由于他长相实在惭愧而且为人吝啬,8位女子先后都离他而去;其中有两位心地特别善良的女子因怕他经受不住打击而与他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关系,但最终实在无法忍受而另觅情郎。不巧的是这两位心地特别善良的女子都姓潘。精神受到这样的刺激使得施耐庵变得逃避女姓仇视女性尤其是仇恨潘姓女性。于是他只好利用手中的笔来丑化和诋毁女性特别是潘姓女性。
不幸的是,人们没有能够了解到这其中的内幕,而只误以为这只是施耐庵对女性的歧视。舆论的力量压倒了善良的声音和微弱的申辩、抗议,于是施耐庵的阴谋不幸得逞,女性尤其是潘姓女性忍受了几百年的屈辱。不幸中万幸的是施耐庵没有能成为我们的文化部领导。否则,所有的小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都要为投其所好而拼命丑化和诋毁女姓。女姓们尤其是潘姓的女性们实在应该举杯庆祝一番这不幸中的万幸。
我到过许多地方,看到各色各样的所谓“歧视”,比如,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四川人,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上海人,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新疆人,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回民,而某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歧视”汉人。如果你深入地了解,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有着特别的深层原因和内幕。
比如,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四川人,似乎娱乐场所的三陪和抢人丈夫的“妖精”都是四川人,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只是因为一些不愿认真调查的懒惰记者、一些不负责任不讲道德的败类记者、一些有着仇视四川人的领导的记者、或者就是一些试图“白嫖”四川籍三陪而未得逞的记者,把不论哪里的人和事硬安在四川人的头上。
又比如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上海人,好象上海人就是吝啬、虚情假义、胆小怕事和娘娘腔的代名词。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新疆人,好象偷、抢、闹事、团伙犯罪的都是新疆人。某地的媒体特别“歧视”回民,刻意诱导人们认为该城市里的案件都是回民作案。至于北京,不管是谁做的坏事,都算他是河南人再说,反正上次闹自焚的就是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