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东欧巴尔干 |
分类: 向世界出发 |

杜布罗夫尼克,古名“拉古萨”,位于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是一座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
建于7世纪的杜布罗夫尼克,在中世纪时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起过重要的中转站的作用。
历史学研究表明拉古萨共和国于公元7世纪建立于一个名叫劳斯(Laus)的石岛上,为来自邻近埃皮道鲁斯城的达尔马提亚难民提供了庇护所,最开始建立城市的罗马人与达尔马提亚人在斯拉夫人入侵之后纷纷逃逸。而最近出现的另一种理论,则是基于新的考古学发现。在一座8世纪起就作为城市城墙一部分的拜占庭教堂内发现的物品与传统的理论相悖,拜占庭教堂的大小清楚的显示那个时代有相当大的移民潮出现,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团体支持这种理论-拉古萨的建城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而通过近来在杜布罗夫尼克出土的越来越多的古希腊陶器则更有力的支持了这种希腊建城理论,而同样,在城市主要道路下钻孔发现天然的沙子,反驳了城市建立在劳斯岛这样一座石岛上的理论。
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杜布罗夫尼克的是12世纪城市与波斯尼亚国王库林签订的条约中出现的。而杜布罗夫尼克城的繁荣是依靠海上贸易,在中世纪时期,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拉古萨共和国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一起都被称为航海共和国,借指航海贸易在这些城市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唯一一个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与威尼斯共和国竞争的国家。在城市财力与出色外交技巧的支持下,城市发展到了一个不寻常的高度,尤其在15-16世纪之间。然而在1970年,为响应南斯拉夫政府的号召达到避免战争毁坏的目的而解除了军备。导致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城市遭到以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的进攻,进攻时间长达7个月,城市遭到炮弹的严重毁坏。
1815年城市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
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原杜布罗夫尼克有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还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

老城上随风飘扬的克罗地亚国旗





日出之前的老城,宁静安祥


初升的太阳唤醒了老城,开始了繁忙、喧嚣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