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2017-07-07 17:06:50)
标签:

绸衣灯公

东莞茶山

东莞传统文化

分类: 东莞故事
作者:赖婉婷


居住在东莞市茶山镇的小伙伴应该听说

“茶山绸衣灯公”

这个特殊的泥公仔背后藏着茶山镇里的一段了不起的历史!

今天

我们一起来听听泥公仔的故事。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算起来,

绸衣灯公最早出现于南宋末期


蒙古元兵大举入侵,

宋朝皇室被从蒙古来的汉子追着打,

无奈之下,

当时的四位大臣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查开祥,

护着大宋皇朝的皇太后与继承人,

 

当时只有八岁的宋端宗以及他的兄弟南逃。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上面这位小奶娃就是宋末三位皇帝之一的宋端宗,

7岁登基,不到9岁就病死在南逃路上。


带着小皇帝,

一群人一直往南方移动,

最后秘密抵达今天的东莞市茶山镇

虽然努力乔装打扮,

但那么多人护着一个小孩子躲到这么一个乡下地方,

肯定会引起村里人的注意,

大家议论纷纷,

消息很快就散布出去了。


要称霸中原的蒙古人有心打听,

自然听到了消息。

一听说状况有点雷同,

抱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想法,

蒙古汉子马上骑马追了上来。

宋端宗知道身份暴露了,只好又匆忙离开。


中原人身体素质再好也跑不过套马的汉子啊!

才到了广东新会的崖山,

他们就被蒙古汉子追上了。

 

于是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崖山海战”。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崖山海战中,南宋全军覆没


四位大臣中的文、陆、张都壮烈牺牲了,

只剩下重伤的查开祥。

没有手下,也没有武器,

再上去跟蒙古汉子打,那就是自寻死路。

于是查开祥悄悄返回他的家乡——茶山。


查开祥躲到了没什么人的莞香林里,

还给把姓氏改了,改了一个独特的姓“香”

一是担心查这姓氏太特别了,蒙古汉子会找上门,

二是这么逃了,哪有脸出现,

不如当自己已经战死了!


早在皇室贵族来到东莞县之前,

赵郡王的孙女婿,林天舆已经在这里定居了。

南宋军队被打败的消息传了回来,

林氏家族气愤又悲痛,

毕竟属于皇室的位置被一群野蛮汉子抢了啊!


林氏宝宝们很生气,

但战斗力不足,不能找蒙古汉子算账,

只好老老实实呆在小乡村里。


为了记住这笔仇,

林氏家族按照四位大臣的模样,

捏制了四个一套的泥公仔,

到了后来,还给他们画上漂亮的颜色,

甚至穿上华丽的盔甲、衣服。

除了纪念四位将军,

心里还是想让子孙记住国仇,

以后继承四位将军的事业,夺回江山。


 

这四个泥公仔就是现在的绸衣灯公。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纯手工制作的绸衣灯公


林氏家族还把这几个泥公仔拿到街上,

每年正月派给老百姓。


那时已经是元朝的天下了,

为了不给敏感的蒙古汉子知道这些小动作,

林氏家族打着给男孩“开灯”的旗号,

进行秘密拜祭。


 

这下总算没有人怀疑了吧?!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有英雄象征的绸衣灯公


虽然是纪念四位将军的,

但林氏家族一点也没有随便,

毕竟他们还要拿着这个泥公仔给孩子上思想教育的!


做出来的绸衣灯公只有正面十分精致,背后是光秃秃的,

所谓“顾面前吾顾背底”(请用东莞话读)

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让大家都记住四个大臣。


既然绸衣灯公象征着四位大臣,

也等同于英雄,

对于英雄都只有敬佩,

根本不会有人舍得把英雄放进火里烧!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绸衣灯公不能用火烧


绸衣灯公做了出来,

一些不知内情的吃饼群众也好奇了,

纷纷拿来在开灯仪式上摆放。

寻常人家也供奉英雄,

万一以后真的出了一个英雄呢!


林氏家族对这种状况也很无语,

我们只是想让更多人记住大宋皇朝的英雄。


于是林氏家族后来又出了一个规定,

绸衣灯公只能请回家,不能买卖,

要把英雄买回家,

说着也不好听!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加了新故事的绸衣灯公


渐渐地,

人们庆祝生了男孩的开灯仪式上都会供奉绸衣灯公,

希望小孩从小就受英雄的熏陶。


林氏家族连忙撇清关系:

这可不是我们家族带起来的风气!

要知道林氏家族是皇室亲戚,

哪有皇室供奉下臣的道理!

他们的开灯仪式是为了庆祝大宋复兴又多了一个兵力,

只会挂代表大宋皇朝的宫廷灯。


林氏家族制作四个绸衣灯公那么受欢迎,

加上生活稳定了,

人们就有了娱乐的动力,

有人开始玩创新,

把戏曲、古典文学里的人物做成了绸衣灯公,

不过这些新的绸衣公仔中心思想大抵都离不开“爱国”


发明绸衣灯公的林氏家族是皇室亲戚,

肯定家里有些资金,

绸衣灯公穿的都是上好的绸缎。

再加上绸衣灯公必须纯手工制作,

并为泥公仔“穿”上精致的绸衣,

无法投入量产,

 

有些小肚鸡肠的,就觉得这是有钱人的玩意。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绸衣灯公必须以手工捏制


到了清末民国,

人们越来越喜欢这些泥公仔了,

出现了用泥模印出来的茶山公仔,

大量生产的茶山公仔,

能满足茶山周边如惠州等地的需求,

需要精雕细琢的绸衣灯公反而渐渐少了关注。

到了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

绸衣灯公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直到近两年,

绸衣灯公才重新被提起。

几经波折,

研究古村落文化的李培军和李翠薇找到了

绸衣灯公的唯一传人,林炯恩师傅,

并对这项手艺进行了保护。

2017年,林炯恩师傅逝世后,

 

李翠薇继承了绸衣灯公的整套制作。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最后一位制作绸衣灯公的林氏传人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林氏最后一位传人与他的两位徒弟


在欣赏绸衣灯公之余,

我们更应该知晓绸衣灯公背后藏着的文化:

“做人也好,

做绸衣灯公也好,

一定要有心有骨。”


•END•



不经意间,什么明堂吸引了你的目光;

忽然之间,有了相见恨晚的欣然;

弹指之间,让我们与同好者分享乐趣。


 

感谢你关注什么明堂:dg-mingtang。感恩与你在这里相遇!

【东莞故事】东莞原来有这么多“皇亲国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