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是看谁去过的地方更多吗?

标签:
随笔摄影 |
分类: 什么明堂 |
我从斯里兰卡旅行回来,整理相片时发现接近30G的相片内存失踪了,四方求救时,好朋友说:“相片丢了,那就再去一次。”再去一次,还能遇到同样的人和事吗?还会是那种心情吗?我是旅行摄影师,每次旅行都背着重重的摄影器材远行,回来后小心翼翼地保存记忆卡里的影像数据,仿佛丢失了这些数据,我就像没有走过这段旅程。另一好友说:“不是为了这些内存,你用得着背这么重的摄影器材出去吗?”旅行,真的是为了那堆内存吗?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身上都带着一台小DC,随时去记录生活中有趣的瞬间(那时候还不懂决定性瞬间),一只卖萌的猫、小孩子可爱的笑脸、雨后清朗的天空、阳光下发亮的叶子、古村落里闲聊的老人,每次按下快门记录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碎片记忆。那时候没有太多假期去远行,在自己生活的小城市里,我也拍得不亦乐乎。
在旅程中,那些异域的风景、陌生的环境、别人没拍过的角度,每每让我有手指一直按下快门的冲动。那一张张别人没拍到过的相片换来一堆赞美的话语:“这云彩在广州一定拍不到、在广州看不到这么纯粹的眼神、这笑容真甜、这超广角用得好、这些都是大片啊!”人,总爱听赞美的语言,每次听完都能让虚荣心满足一段时间。
记得好友朋友、某知名摄影师说过:“摄影,是一种需要被肯定的爱好。”是的,因为这种被肯定,让热爱旅行的我越走越远,远到忽略自己每天生活的城市、忘记记录身边有趣的瞬间。回头看看,风景难道只属于远方?忘记从何时开始,摄影变成了一种寻找陌生的地点、拍别人没发现的角度、记录远方未曾见过的风景。习惯记录在路上陌生的感动,忽略述说平淡生活中的感悟,忘记摄影的初心。
经常听到摄影发烧友说,在广州出不了大片。有人看我冬天在贝加尔湖拍回来的蓝冰说每张都是大片,也有人看了我去泰国自驾拍的相片说泰国是出不了大片的国家。大片是什么?超广角下陌生的风景?拼人品拍回来的北极光?还是远方绚丽的星空? 摄影,除记录那些未曾见过的风景带来的激动,更应该表达自己的生活,在熟悉的地方,用接近我们视角的镜头去平稳地、淡淡地、静静地述说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片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也不能扭转光阴的旅程,但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作为一种心灵与历史的存在,它永远活着,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摄影,不是用来证明自己曾经去过某些地方、去过多少地方。有些人一辈子只拍摄自己生活的城市,像美国保姆摄影师Vivian
Maic,她一生拍摄了超过10万张芝加哥街头的相片,这些影像详细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成为芝加哥珍贵的历史档案。
举美国的例子好象扯得有点远,那就说说广州的地标小蛮腰吧。我们生活在广州,每天上下班可能都经过小蛮腰,主观意识里觉得它就是一座建筑,没什么好拍的。我的好朋友Henry坚持1年365天拍摄这个没什么好拍的主题:每天拍摄一张广州的地标小蛮腰(广州塔)。他拍下了太阳初升时的小蛮腰、拍下了风雨欲来的小蛮腰、拍下了暴雨中小蛮腰、拍下了夕阳下的小蛮腰、拍下了华灯初上的小蛮腰、拍到了广州难得一见的台风过后小蛮腰的星轨。一年后把这365张相片拼在一起,就是广州塔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摄影,是看你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发现美的眼睛、坚持的毅力、出色的摄影表达能力,在按下快门之间寻找摄影的意义,比证明自己曾经去过多少地方更有趣!
每按下一次快门,时间随之流逝,我们也老了一点。在慢慢老去时,多拍拍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平淡的生活故事,感受自己内心的述说,就象歌词里所说的:“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