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哈泰寺附近有一个池塘:金池,池塘中心有一个湖心岛上,建有一座寺庙,需要经过一座小木桥才能进入。兰坎享大帝所建碑文中曾致叹赏,古时泰国君王登基时,必取金池之水用于誓礼。这里四周被水池所环绕,环境格外优美,被称为“圣神的池塘寺庙”,它就是沙西寺(Wat
Sa Si)。与金池相连还有一银池,比金池小,但也有佛寺佛塔,塔的四面祀有佛像。
金池

银池

银池上的倒影

榕树底下散落一地的小佛像。

每个进入西昌寺(Wat SiChum)的游客,总是立即被那恢宏的建筑、巨大的佛像所震摄。巨大的坐佛高15公尺,两膝宽11.3公尺,右手手指指地,呈镇魔姿,佛像修整得非常完美一点也没有历经沧桑的感觉。说这尊佛像原本是露天的,后来才加盖了长、宽 各32公尺,高15公尺,墙厚3公尺的庙宇。泰国的庙宇一般都有通道通到屋顶,左上右下。而西昌寺的另一个瑰宝就是沿着通道的天花板上有 超过50幅的石板画, 描绘本生经及佛陀10次转世的故事,可惜现在已经不开放参观。
据说有一次高棉的军队派兵攻打素可泰时,有两个素可泰的小兵躲在巨佛的后面,在高棉的军队攻进西昌寺时,听到两个小兵的讲话声,以为是佛像在说话,顿时吓得撤兵!因为这一段小故事,西昌寺的佛就被泰国人称为“说话佛”。


大佛从窄门中向外凝视,

同一个角度,有阳光和没有阳光,佛像的面容也会有不同,更喜欢在阳光下面带笑容的佛像,更慈眉善目,奇妙的光影啊!


西沙瓦寺(Wat Si
Sawai),建于12世纪和13世纪,是一座多种文化融合的寺庙,寺中还有一些印度教的遗迹,这里曾出土一位印度神Sayomphu的雕像。现在的西沙瓦寺内伫立在红土和砖瓦中的三座并排的高棉式佛塔非常引人注目,高棉人在12世纪到13世纪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印度教的神殿,后来改建为佛教寺庙。三座高棉风格的佛塔,每座塔都设有内室,中间的佛塔通过隧道与圣殿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