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广州2011

标签:
随笔 |
分类: 发现广州 |
领到题目,我们开始研究行程。。。
我们怕下午西关这边地人多,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一个点去西关,可能真的是因为下雨,西关这边真的没什么人。。。感受了一回清静的西关风情。
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汉族,广东东莞人。祖籍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村,我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49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唐荔荔门前的星光灿烂栏上的吴彦祖。。。
爪哇堂:1919年,钟荣光先生赴印尼尼西亚爪哇各地向华侨募捐建造大学宿舍经费,广大华侨热心教育事业,纷纷慷慨解囊。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爪哇堂于1920年动工,为四层建筑。现为中山大学力学系楼。
中山大学牌坊,简称“中大牌坊”,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即南校区或校本部)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整座门楼用钢筋三合土筑成,外饰面用花岗石砌成。前后石柱分两行,共分五门,高10.98米,宽25.315米。门额刻有“国立中山大学”六个大字。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
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为表彰天启五年(1625年)广东梁士济、李觉斯、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明朝末年,东莞曾出过一文一武两位俊才,武是民族英雄袁崇焕,文就是一代贤臣李觉斯,现今大部分资料误为“李斯觉”。李觉斯早年以进士功名入仕途,至刑部尚书,后因忠言进谏、疏救良臣而触怒龙颜下狱,后罢官返回乡里。返乡之后,他扶危济困,著书立说,在当时的岭南一带影响深远,被世人喻为“竹林隐士
“乙丑进士”牌坊原建于广州四牌楼忠贤坊(现解放中路)内。1947年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风景区。当时的岭南大学(位于现今中山大学校址康乐园)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原立于格兰堂(今称大钟楼)西侧。“文革”期间,牌坊被毁,幸运的是大部分石构件保存了下来。1999年由岭南大学校友会捐资70多万元重修。修复后的牌坊位于校园中轴线西侧,透过“惺亭”与图书馆相望。乙丑进士牌坊由砂岩砌筑,三间、四柱、五楼石,各楼下的石制斗拱承托出檐,石额刻“乙丑进士”四字。现存的石牌坊构件用材硕大,有柱、梁坊、额坊、抱鼓石等,从现存的额坊残件上还可看到梁士济、李觉斯等七位进士的名字;额坊、抱鼓石等所刻的梅雀、万字纹和棱形图案等纹饰清晰可见。
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十友堂于1929年落成,由林护、蔡昌等十位岭南大学校友捐建,是四层(含地下室)的岭南风格建筑。当时为岭大农学院大楼。后经过多次维修,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哲生堂,名字取自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字,哲生堂在孙科任铁道部长时,由铁道部拨款兴建的工学院大楼。1931年竣工。虽然该楼并非私人捐款,但仍以个人名字命名。现为中山大学信科院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