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的响声

(2009-08-03 11:53:32)
标签:

随笔

分类: 心里日记

        云南的响声

       《云南的响声》是杨丽萍老师所创作的大型衍生态歌舞集,里面的所有表演者都是云南的小数民族,他们吹、拉、弹、唱、打、跳,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随手摘一片叶子就是唢呐,扳弯一根竹子就是笛子,采一朵山花就能象喇叭一样吹开!他们手中的乐器,漫山遍野,就地取材,随处可得。他们自制的独弦琴,从头到脚,全部都是用竹子做的,音色十分的哀怨忧伤。他们的鼓里能倒出酒来,边打鼓边喝酒,潇洒得不得了。他们能用一些非常简单的工具,把水声、风声、雨声、雷声逼真地搬到舞台上。

       《云南的响声》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发出的响声。云南人生老病死,甚至打官司都要唱歌,原告,被告,法官三方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唱,歌唱完了,官司也打完了。云南人把鼓做得和大象的腿一个模样,这和遥远的非洲大陆不谋而合。在人口死亡率很高的历史岁月里,女人生孩子的时候,部落里的人要打着鼓,载歌载舞地为女人“催生”。女人不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会给整个部落带来灾难,就像不能让田地荒着不长庄稼一样,男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让女人的肚子空着。云南人把多籽的葫芦,视为女性的乳房和裸体,并且将它制作成吹奏乐器——葫芦丝。就连喇嘛们用来化缘的藏钵,在《云南的响声》里,都发出了婴儿在母亲肚子里那种神秘的胎心音。就连一棵被称为“铓树”的大树上,挂满了的不是累累硕果,而是许多可以敲响的铓锣! 
         一个偶然的机会,舞蹈家杨丽萍看到了一种鼓。那是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时代,人们用纯手工制造的巨型乐器,最大的有三米多高!四条汉子也抬不动。那是鼓的祖先!是鼓的化石!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收集这种鼓。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用牛拖马拉,把几十面大鼓从中缅边界热带雨林的许多原始部落里,拉回来了!堆放在一起,变成了一片鼓的森林。于是,她有了创作《云南的响声》的灵感。在玉兰大剧院的在大堂里,我看到了这些鼓,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材料做,但都能发出吸引人的响声。

     

    节目编排

  序·胎音

  第一场·催生

  第二场·太阳雨

  第三场·公老虎 母老虎

  第四场·雀神怪鸟

  第五场·茶马古道

  第六场·喝醉了的鼓

  尾声

 

       在《云南的响声》的演出中,不论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不管是叶子,还是烟盒,只要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几乎都被当成乐器来演奏。

       在《幻想》,杨老师和她外甥女彩旗的那段双人舞,杨老师深厚的舞蹈功力和流畅的肢体语言,让全场所有观众多次响起掌声。 彩旗则以无懈可击的旋转博得了全场轰鸣的掌声。。。第一次在舞蹈里被这样感动着。。。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连贯、精彩、高潮一浪接一浪。

       曾经两次到云南做长线旅游的我,对云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丽江,遇到过无数次太阳雨。。。在茶马古道上徒步时,已经不见了惜日的马帮。。。秋那桶的笑醉,让我记住了云南的酒香。。。下次再去云南的话,我希望能去深入了解一下小数民族的生活,去听一下生活中的云南的响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相片
后一篇:初识三星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