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黄埔村是因为2008年,广州磨房搞的发现广州,那次匆匆走过,却让我回味无穷,一直想着找个机会再去一次,这个周末,约上大旧,我再次回到了黄埔村。。。但走回了才发现,我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完。。。。。。看来下次还要再去。。。
黄埔村,原名“凤浦”,位于海珠岛东部,濒临珠江,北与天河区、东与黄埔区、南与番禺区隔江相望,面积2.5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辖内的16个行政村之一。黄埔村曾经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海关就设立在那里。百年沧桑,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黄埔村,曾经是我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所以这里早早就把西方的很多东西融入了他们的生活里,这就见证了黄埔村人建筑的中西融合。

今日的黄埔村是一个新旧产交融的村落。。。











黄埔古港,
曾经,多少国人从这里走出国门,去看外面的世界。。。
曾经,哥德堡号从远方来,停在了这里。。。
曾经,这里是国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
现在,繁华逝去,留下的除了记忆,还有立在这里的丰碑。。。

从黄埔古港我们坐了轮渡,去到了对面的仑头村。。。
仑头村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边上,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的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的杂姓多达二千余个。
仑头村南溟黎公祠建于清代,现已改建成为中华姓名博物馆。整座祠堂北靠小山南临珠江,左右共三路,中间有青云巷相隔,其中中路前后四进,气势恢宏。门上有“南溟黎公祠”石匾,上款记“光绪十七年
(按:公元1891年)重建”。门后有篆书“启我云兮”木匾。
因为那天没开门,所以只能门前和门缝里拍了几张相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