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的深国交高中生活(十八)升A1了

(2014-08-23 21:36:59)
标签:

【原创】

深国交

暑假

选课

分类: 校园生活

      G2的暑假比较长,深国交的假期是没有任何作业的,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国际考最后一门在6月2号结束后就放假了。到8月18号开学差不多有两个半月的时间。G1的暑假女儿是跟游子社去甘肃支教了,回来的时候就说明年还要去。而这个暑假前没听她提起说要交钱参加,虽然我还是希望她能再次参加,但还是秉着多关注少掺合,需要帮助就上,需要钱就掏的原则没有说太多,后来看女儿基本没有动向忍不住问了原因,女儿说觉得这种两周的支教或是文化交流方式虽然让她们自己收获颇多,但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当地的孩子或是说帮助太少,学校只是对他们的捐钱捐物感兴趣,认为他们过去就是玩玩儿,所以排课都费了好大劲,有时候还要和学校老师抢课,所以今年不想参加了。

 

      作为家长我希望她多见识多历练,支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没想到她还思考了这么多。既然她已决定我也不再多说,只是告诉她现在她们时间有限,也没有经济能力,对孩子们的帮助肯定是有限的,但不能全盘否定支教活动,毕竟都有好好的备课,讲课,孩子们也很喜欢她们这群哥哥姐姐。国交的孩子个个阳光自信,不可能对当地的孩子没有一点儿影响,哪怕对一个孩子有了积极的影响,也是值得的。如果想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儿,现在更要好好学习,将来自己才有能力用更好的方式帮助这些孩子。穷则自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

 

       女儿是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在国交被称为“美国党”。在国交申请美国大学是有点儿“吃亏”,一是所学的Alevel课程并没有AP课程那么受美国大学青睐,二是所有标准化考试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完成,既要保持在学校课程的好成绩保持良好的GPA,又要准备托福和satⅠ和Ⅱ的考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般的多。无疑在国交申美的孩子是很辛苦的。但定了目标就无怨无悔的努力付出,无论申英申美,在国交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努力着。女儿也是从这个暑假开始了托福和SAT的学习。除了学英语,其余时间基本都做了她喜欢的拼布,因为有很多“订单”平时没有时间没有完成,好朋友的零钱包、笔袋;她妈妈我的好朋友的钱包、小手袋;自己的书包……。两个半月的时间竟也飞逝而过。

 

       两年的IGCSE的课程结束,在国交的第三年进入了Alevel课程的学习。如果说IGCSE的课程相对容易的话,Alevel的课程难度上了很大的台阶,课程数量也有所减少,A1除了英语必修,需要选修至少四门其他的课程(会计、艺术与设计、生物、商学、化学、计算机、经济学、进阶数学、地理、历史、数学、音乐、物理、心理学、社会学、音乐)。在G2期末的时候就会先选好课,开学后两个星期内可以换课和消课,女儿初选了数理化和地理、社会学。她对心理学感兴趣,因为G年级没有学习生物只能望而兴叹了。但她只会保留四门,化学和社会学只留一门,因为申美不得不考虑准备标准化考试需要的时间。

 

       昨天是开学后第一个周末,女儿回来告诉我已经把社会学Drop了,说社会学一共报了65个人,老师要求写论文选拔,最后只留25个人。国交虽然已经开了很多人文课程,但心理、社会学这样对语言要求高,而授课老师又少的课程因为报名的学生多不得不筛选出最后学习的同学。这次社会学留的选拔论文题目是:如何定义“文化”?女儿说一是看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二是觉得以她的英语水平写了论文也不一定选拔的上,看来女儿是“知难而退”了。虽然A1的化学涉及有机的内容也难,选的人也很少,女儿化学班上课的也只有16个人。她还是决定留下化学了。毕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她自己评估考虑后决定的,我依旧表示支持,学自己感兴趣想学的觉得有能力学好的吧。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任何知识什么时候想学都不迟。

 

转发某个美国党同学的感言:

【转】美国党伤不起ಥ_ಥ
【国交美国党】就是:
你们没考高考时我们就在奋战CIE了
你们正在高考时我们在考SAT
你们考完高考时我们还在奋战CIE
你们放暑假时我们在学托福雅思SAT
你们在大学玩儿LOL时我们在考SAT
你们在大学玩儿LOL时我们在写几十篇essay
你们在大学玩儿LOL时我们在大学里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写论文
【不知道申请美国有没有必要 不知道最后是殊途同归还是分道扬镳 一切都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为了十年后回头觉得没有遗憾】

 

一切都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为了十年后回头觉得没有遗憾!说得多精彩,这就是国交的孩子们,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