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屋檐下的小雨信箱五岁育儿 |
分类: 屋檐下的小雨信箱 |
2014年3月14日照片:上海大宁灵石公园,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邮件:五岁孩子对群体生活没兴趣怎么办?
您好!
关注您很久了,本来是为朋友的婚姻关注的,现在有育儿的问题请教!
我最近正为孩子的一些行为烦恼。我家快5岁的男孩对群体兴趣不大,对身边人所感兴趣的事不会主动参与,对身边人所做的事情会注意,但是不去比较自己能做到什么,别人能做到什么,不能通过别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别人怎么了,别人可能需要什么,由此判断出自己该做什么。
在放学路上,班里的小朋友叫他名字,他从来不理,也从没听他说谁是他好朋友,虽然每个人名他都知道,但从没有主动叫过谁,也和我说过喜欢哪个小朋友,但从没主动找人玩。每天在家神气活现的,一去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好像不知道要做什么,像神游,不愿去幼儿园,但也从没有哭闹着不去。
在外面,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可以,但这种时候不多。
和大人能交流好,但主要是大人能理解他,和同龄人交流时缺乏自信,偶尔极端相反,态度蛮横,总的看来是不会与同龄人沟通。班里有个小朋友,两家家长很熟,周末有时一起出去玩,能熟一点,但是基本上通过家长沟通,因为到幼儿园好像就各自玩了。
刚上小班时好像不是这样的,和人交流方面弱,但至少愿意去幼儿园,喜欢上科学课和手工课,现在也上,但没有那么多热情了。老师说他不擅长的就选择放弃,怎么鼓励都不行,我也发现了,比如涂色,总不能控制在图形内,他就不涂了,但实际上他喜欢涂,因为在pad上他很爱涂,那个容易清除。以前回家很爱说英语,这半年多也不怎么说了。
最近在外面报了个英语课,每周日上午,他倒是每次主动要去上课,但是和小朋友私下交流还是没有。
孩子平时爱唱爱跳爱运动,在家玩得非常好,看书,自己做科学试验。可是却成了老师嘴里的落后生:每次喝水,杯子都是最后一个放回去,吃饭之类磨蹭,其中一点原因是不管洗手、上厕所还是玩玩具,只要有人抢先,他就让出来,等着,所以总在最后,画画最后一个画好,水平也差一些,学写数字,别人写到18了,他才学会6,其实他和我说过,6他总写反了,老师说他像画画,我觉得没关系,还小,总能学会,就没专门在家练习。结果就一直停在6上。最近他自己会说:我磨蹭。我总是剪不好。等等。我想可能我们家长和老师无意识的话语伤到了孩子。
这像自闭症吗?觉得有点,但又没那么严重。感觉孩子缺乏自信心。
我虽是上班族,但全心扑在孩子身上,在刚听到老师说的情况时真不能接受,我觉得我的孩子聪明可爱,怎么会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生呢?会不会我对他过于关心影响了他?生活自立可以马上着手培养。可是性格问题,乃至心理问题,真是外行,从没想过我的孩子这么早会遇到,以为到青春期才用考虑。
现在怎么办呢?
焦虑失眠的妈妈
屋檐下的小雨的回信:
我感觉孩子是内向、胆小,在幼儿园和家里被否定过,因而更不愿意主动去和别人交往。
在网上搜索到了一篇孩子不爱和其他孩子玩,分享给你:
“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欢与人交流,主要取决于这个类型的孩子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玩,往往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喜欢和自己的玩具玩,缺少了与人沟通的环节,于是有机会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由于不知道怎么才能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再遭到别的小朋友排斥,于是就放弃了和小朋友玩而选择独自玩。案例:小亮今年三岁,在楼底下玩的时候,看到一群的小朋友在玩,很想和他们玩,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和那群小朋友玩,爸爸妈妈看到非常的着急,让小亮去和小朋友玩,小亮内心很想和小朋友玩,但是就是不会表达,也不愿意去主动接触小朋友。
解决的对策:家长参与;爸爸妈妈主动的对自己的宝贝说,不要怕,和他们一起玩很快乐的,爸爸妈妈去和他们说,让他们可以和你一块,于是大人凑近那些小朋友,耐心的和他们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到他们中去。
2、老人长期带孩子;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带孩子,找保姆不放心,于是哄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老人带孩子,怕磕到碰到,遭到小两口的责备,于是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会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直呆在家里,接触的人少,久而久之孩子会不适应与人接触,不知道该怎么与人接触。
解决对策:理解老人,有时间就自己带孩子;老人的想法是哄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却忘记了教育的意义,年轻人应该理解老人,多鼓励老人带孩子到周边不远的地方活动。年轻人有时间应该自己来带孩子,给老人减轻负担和心里压力。
3、从小的教育;这个和家长的性格有关,如果家长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那孩子也会从小学着这样,见到熟人形同陌路,见到邻居低头而不语,都是不好的习惯。
解决对策: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见到熟人主动问好,见到邻居主动说话,于此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主动问好,见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叫一声,进商场主动让孩子找售货员阿姨询问自己需要的问题。
4、被小朋友欺负过;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喜欢和小朋友玩,每个小朋友都不会抗拒,但是这类的小朋友也会出现不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案例:我儿子小的时候,和楼底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开心,也很喜欢,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小自行车,玩的很开心,突然和我儿子一块玩的那个小朋友停在了院子里,儿子见到这种情形马上下车,看到那个小朋友的自行车脚蹬子掉到了地上,儿子想都没想,立马给捡了起来,正在捡的同时,那个小朋友突然抬起他的脚就向儿子的肩膀踹过来,儿子栽倒在地上,这次以后,儿子就很少再跟那个孩子玩了。
解决办法: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件事情;回家后,我对儿子说,那个小朋友不是欺负你,他是认为你动了属于他的东西才会这样对你,其实他还是很喜欢和你一块玩的,要是他不喜欢你那一开始就不跟你玩了。儿子点了点头。
5、家长原因;孩子在外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孩子还没有什么,家长急了,并警告孩子不许和小朋友玩,还有女孩子的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不许和男孩子玩,幼儿园而已吗,不必要这样吧。案例: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是个非常开朗而且喜欢交朋友的孩子,班上有个小女孩我儿子也特别的喜欢和她玩,一天回到家,儿子和我讲,我们班我的一个好朋友不跟我玩了,我很诧异就问,为什么呢,儿子答,因为她妈妈不让她跟男孩子玩。听完我哭笑不得。
解决方法: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女孩子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常识,而不是教育孩子远离异性朋友。儿子和我说,那个女孩子特别喜欢他给她讲的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天文的知识,女孩子会认真的聆听,其实儿子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知道一些。正因为这样儿子把那个女孩当成了朋友。现在她们也会经常的在一起玩,是很纯真的朋友。
6、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孩子小的时候必须在家长的监护和保护之下活动,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后,家长的想法会强加于孩子从而磨灭孩子的想法。
解决办法: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有做主的权利;,在对身体没有伤害的情况下,随他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往往有想法有创新的孩子会招来很多的小伙伴和他们一块玩。
7、环境因素;有些孩子只跟已经很熟悉的孩子玩,而从来不和不熟悉的孩子玩,甚至这种想法都没有,总有一种很排斥的想法。案例:儿子小的时候在奶奶家比较多,在自己家的时间少,于是儿子和奶奶那边的小孩子玩的很好,周末我们把儿子接回来的时候,儿子寂寞,总让我们带他去下面找小朋友玩,于是我就带他去找小朋友,可是儿子怎么追着人家人家就是不和儿子玩,还用很不友好的语言说儿子,后来儿子回来总是在家玩,不再愿意下去找伙伴了。
解决办法:玩具的魔力;我鼓励儿子去玩吧,拿上几样你的玩具,和下面的小朋友分享,他们就喜欢和你玩了,于是儿子照着我的办法去办了,结果还真有用,总算是和他们一块玩了,熟悉后,不用拿玩具他们也会带儿子一起玩。
8、缺乏自信;家长看到孩子不会什么东西,没有耐心的教孩子,而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教你你也不会,你还能干点啥,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敢尝试,很缺乏自信。
9、互相攀比;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攀比心越来越重。当条件好的孩子和条件不好的孩子比这比那的时候,条件不好的孩子会很抵触条件好的孩子,会不愿意和他做朋友,认为条件好的孩子对自己是一种侮辱。
10、自闭症;有些孩子由于家庭或某种其它的打击,得了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不说话,不交流,喜欢一个人在一个角落里,干着只有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解决方法:每天和孩子交流;这类孩子受过很严重的打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找到得自闭症的原因,从这方面入手。除了定时就医外,每天和孩子交流说话,谈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着孩子说一个小时,孩子没有任何和你交流的意思,也要坚持。另外多带他去孩子多的地方,感受其他孩子的快乐。这是个持久的事情。”
我昨天读了本书《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幸福》,书中写到了5-7岁孩子的一些特点,“认知发展:5到7岁的孩子尚无法完全体会自己身上同时存在着顺利与不顺利的部分,“有时候我跑得好,有时候却不行”仍然超乎他们的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表示这个年纪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全都坏”就是“全都好”,让他们可能因为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负面或正面观点而容易受到伤害。“我知道今天你对数学的感觉很糟糕,可是记不记得上星期你真的搞懂了你的数学作业。”这种说话方式能够帮助孩子记住过去的成功,保护他们不要有“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的思考。
社会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童真的在乎大人的想法,他们知道自己受到评估,也在意是否能获得正面的评价。由于这个年纪的孩子不一定拥有自我评量或自制的能力,他们的行为主要还是经由外界的补强、处罚和指导来掌控,例如,屡屡告诫五岁的女儿不要乱抓饼干,但看到她把手放进饼干罐里时,也不要失望或对她叹息:“你应该懂的”。因为孩子真的不能完全理解伸手去拿好吃的饼干不是个好主意,她唯一能确定的是你不喜欢她这么做。如果父母、家长能够清楚规定什么是被期待、可以接受的行为,那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是帮了大忙。我们或许都希望孩子能够更自发地去做正确的事情,但事实上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父母仍需扮演辅助者,提醒孩子应遵守的家规以及被接受的社会行为。
教养策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眼中的自己不是“全好”就是“全坏”,也特别容易受到批评的伤害。由于这个年纪的孩子仍然需要大人协助他们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父母需要在温暖的合作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批评来与孩子发展出合作联盟。
孩子一旦对自己形成负面的印象,就很难去改变。
面对孩子,态度宜和蔼,他刚萌芽的自我意识大部分还需要仰仗你的意见。”
另外,如果你觉得孩子有些自闭,我觉得可以去北京儿研所看看,首都儿研所附属医院是三甲医院,有儿童营养、心理、语言发育等专业,并设有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心理测查诊断室。
我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也不大了解除了北京儿研所之外其他城市是否还有类似的医院,这个需要你自己多做功课。
我一般看病都是登陆好大夫在线,这个网站建议大家都收藏,http://www.haodf.com/
在北京的医院看病我都使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http://www.bjguahao.gov.cn/comm/index.html
在北京看病对于北京人、外地人来说都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那天去医院是早晨5:00出门,晚上7点才到家,到那儿一看,前面排了几百人,我前面一个从沈阳来的女士住在附近的宾馆,早晨4点出门,还排错了队,她哭了。
当父母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操一辈子的心。在孩子成长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多学习,多努力吧。
屋檐下的小雨信箱:v_xix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