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优点和缺点(3)
(2010-04-07 12:41:27)
标签:
屋檐下的小雨同题作文育儿 |
分类: 有奖赛事 |
因为我和婆婆长时间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所以我们婆媳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矛盾。婆婆是一个瘦小的农村妇女,非常的勤快、麻利。
儿子出生的前一天,婆婆就从老家赶来了,婆婆晕车很厉害,两天后才慢慢好起来,然后迫不及待地来到医院看他的小孙孙,可是一来医院,那里面强烈的药水味,竟让婆婆差点又晕过去。
和婆婆的初次相处,是很不和谐的。儿子出生后第二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我们,发现儿子竟然不怎么吃奶,生下来两天了几乎没吃几口奶。同病房的其他二个婴儿都咕咚咕咚地又吃又喝,唯独我们的儿子只管闭着眼睛睡,不吃不喝,不哭不闹,也很少有大小便,雪白雪白的肌肤慢慢地越来越黄,看着儿子黄黄的小脸,我和老公都心急如焚,那个时候看着同病房的其他小孩子大声地哭都非常地羡慕,真的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哭一哭、闹一闹。儿子的黄疸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初的喜悦完全被悲伤替代了,特别是在儿子不会吃奶的时候,婆婆在一边是急得指手划脚,婆婆说话声音又大又快,我总是听得不太懂,而这个时候,婆婆的大嗓门更是让我心里愈加的烦躁。
从医院回家之后,婆婆尽力地给我做饭,每天都是四顿饭,天不亮,婆婆就把饭做好了,端到床头让我吃,可我吃不下,很多次都是让婆婆又原封不动地把饭端走了,后来,老公告诉我:我这一举动,也伤了婆婆的心,她认为我嫌她做饭不好吃。我也并非是不好侍候的人,可是那时我就是没胃口,为了不让婆婆那么早就起来做饭,我告诉她我一天吃三顿饭就行,不要给我再加这一餐,然而不管我吃不吃得下,婆婆还是很及时地做饭,然后满脸笑容地端给我。月子里,婆婆婆不让我刷牙,可我每天都偷偷地刷,婆婆有时看到了,总会不满意地叹息一声。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婆婆双手合十虔诚地在为儿子祈祷(婆婆信基督教),旁边是婆婆刚刚洗好的一盆尿布和衣服,我的心在霎那间就被感动了,心头涌起了对婆婆的尊敬和怜惜之情,从此也改变了对婆婆的态度。
儿子满月后,婆婆要回去了,因为老家也离不开她。从此以后,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回婆家才和婆婆有短暂的相处。
2010年的春节,我和老公很早便计划着回婆家过年的事,腊月28日晚上七点多,当我们下车以后,婆婆非常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家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房间也是一尘不染的,铺上了厚厚的被褥,依旧还是我们结婚时婆婆给我们做的新被子,婆婆洗的干干净净的,看着整齐干净的房间,那一瞬间我内心又充满了感动和幸福!
在婆婆家的几天,每天都看到她在不停地忙碌,一刻也不得闲,任你再劝说也无用。每天早上等一大家人起床后,婆婆早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有时放凉了还要再热一下。婆婆对孩子的耐心已超过我,儿子挑食,有时一餐饭婆婆都会给儿子准备两样,不论儿子提什么要求,婆婆总会有求必应。老公曾告诉我,在老家时儿子偷偷地告诉他:“爸爸,我觉得奶奶对我最好了,比妈妈还好,你可别告诉妈妈啊!”
在婆家,每当我帮婆婆做事时,婆婆总是说:“这活脏,你别干!”可是每当我干了什么,婆婆也总会很高兴,我帮婆婆做饭,炸酥肉、鸡块、带鱼,帮婆婆做饺子馅,婆婆就会向别人夸奖一下,说:“我的媳妇什么都会干!做饭可好吃了!”帮婆婆买的衣服,婆婆也会向亲邻展示一下。
虽然在婆家还是让我感觉到有很多的不适应和不习惯,但我也感到婆婆在尽量给我们创造好的条件,让我们在家中过一个快乐满足的新年。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婆婆的要强、勤劳和朴实,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婆婆对我们的宽容、爱和关心,这让我一直很感动。
初二的晚上,要返程了,婆婆张罗着给我们带家乡的土特产,直到我们的箱装不下为止。
此时此刻,仔细想了又想,真是想不出婆婆有什么让人讨厌的缺点,这不是我的矫情和虚伪。即使有,那也是我们彼此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的。
因此,对于婆婆的勤劳、善良、宽容和对儿孙的爱,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我给我婆婆打96分!祝愿婆婆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19)彼岸此岸:婆婆
关于婆婆,其实很早就想写了,却又迟迟没有动笔,因为害怕文笔不好的我无法真实地描摹她。婆婆给我带儿子的时候大概四十多岁,手脚麻利,做事利索。这期间,我们虽然有过别扭和矛盾,但最多的是和谐相处。在婆婆身上,聚集着中国农村妇女的勤劳善良,通情达理,开朗豁达的优良本性。
我的婆婆是个农村妇女,小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婆婆生在一个比较富足的家庭,父亲一生娶了两房妻子,婆婆是大房所生,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过去生女儿倒贴钱的年代,婆婆的父亲不顾反对把她送进了学校(她是唯一一个能读上书的女儿),直到婆婆读到初中,父亲去世不得已辍了学。
辍了学的婆婆成了家里的好帮手,闲时就在阁楼上弹她的三弦琴,后来嫁给公公,在热闹的公社歌台上,我婆婆是有名的“刘三姐”,一曲“唱山歌咧”,引得和声如潮,当老师的公公则是她的二胡伴奏者。
因为识字而且能说会道热心助人,年轻时的婆婆是村里的妇女队长,还当过茶场的场长,领着劳动妇女到县外考察观摩。我所以这么浪费笔墨,是想说明,我婆婆也曾是领导,村官,也算是见过世面知点书达点礼的女强人一个。而且,还有几分小资情调。
第一次见到婆婆是在冬天,看她梳着整齐的齐耳短发,笑声朗朗的样子,拘束感一下子烟消云散。我喜欢他们的家庭氛围,健康,明朗,有着冬日靠近炉火的温馨。
婆婆的开明是村里人少有一个。在农村,家里有儿子的,除非讨不到老婆是不允许去上门的,但婆婆对儿子们的婚事从不干涉,只是说“他们喜欢就好”。婆婆对自己孩子也从没有怂恿包庇的意思,儿子媳妇吵架,婆婆不管青红皂白都是数落儿子。婚前听老公说,世上没一个象我妈的,哥嫂吵架,我妈一棍子就横扫大哥腿上,腿都打青了。当时我还不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婆婆。
和婆婆开始在一起生活,是准备生儿子之前,婆婆一来就开始忙这忙那,洗洗刷刷,做什么都非常麻利。因为剖腹产,我月子的前十五天是在医院过的,那一阵子婆婆累的够呛,因为我不能动弹,老公对柔弱的儿子又是束手无策,一应事宜都是婆婆在做。孩子出生三天哭得声嘶力竭,婆婆就没日没夜的搂抱,说是抱着容易睡着,其实我知道,她是想让我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婆婆说坐月子不能沾水,否则老了风湿,给儿子洗澡,也是在出了月子,婆婆手把手地教,初为人父母,什么都不懂,最初的育儿经,我们是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的。
说起来,我婆婆还曾是儿子的救命恩人。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不是她而是我眼神不好精力不济的母亲,我的儿子可能已经成了别人的儿子,又或者已经不。。。了
那是还在医院的时候,初出儿每天早晚都要去洗浴室冲澡,有次婆婆准备了婴儿衣服,毛巾之类把孙子抱了过去,然后在门外等,当时在门外等的人有六七个。过了十多分钟,门开了,护士把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袱递给婆婆,婆婆一看:好像不对呀,毛巾不是她带过来的毛巾,再细看婴儿的脸,,婆婆说:这不是我孙儿!护士坚决地说是,还把吊牌给她看,婆婆坚持不接,正说着又一个婴儿出来了,旁边一婆婆马上接过去了,婆婆凑过去看:这才是我孙儿!现在想想还是后怕,要不是婆婆的细心,后面麻烦可就大了!当时医院不象现在,建立婴儿指纹一类的档案。在很多人眼里,新生儿的脸长得都差不多,不仔细还真认不出来!
还有一次是给儿子喂糕,因为我身体原因,儿子很早就喂糕了,喂的时候婆婆正在楼下洗凉(当时卫生间不在房里),就这当口,儿子噎着了,脸色突然转青,糕吞不下吐不出,束手无策的我冲到阳台对楼下喊:妈,妈快来啊!!婆婆知道出事了!魂飞魄散地跑上楼,捧着孙子的小脸又是吸又是拍都无济于事,当时我们都乱成了一团,情急之下婆婆突然抓住了儿子的小脚丫倒提着抖几抖,只听哇的一声,儿子终于吐出了米糕,,,,那个场景至今我还心有余悸,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不是有着丰富育儿经还自己接生过一个孩子的婆婆,后果将会怎样!每次回忆这段往事,我都忍不住地流泪。
在和婆婆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婆婆对我们的爱和关怀。虽然途中婆婆每到休息天都要回去(家里农活多,公公靠着星期天一个人忙不过来),但来了都是非常的尽心。休假四个月后,我重新上班,婆婆怕我睡不够影响工作,总是尽量地让我多休息,她是家里第一个早起的人,给孙子熬骨头粥,洗夜里换下的尿布,七月的下午,婆婆背着孙子走十多分钟路到单位只为着给他喝上几口奶。。。有一天婆婆从家里回来,说在车上坐着,有个小姑娘看着她说,阿婆,你是去带孙儿(我们这里不管男女娃都当孙儿)的吧。婆婆说你怎么知道?姑娘:你穿的裤子,膝盖以上都是手指印。婆婆听了就笑。而我则有几分内疚。这也是我婆婆的一个优点,就是很会说话。在闲聊中,让你不经意间知道她的辛苦,,体会到她的付出与心意。有时也促使着我们内省,比如有天一邻居对我说,你婆婆说你每天吃饭都是吃剩下的,知道她胃不好,刚做的总放她面前让她吃。我想了想,我有这样做的吗?我并没刻意地做,没想到她人前人后会这么夸赞。正是因为有这样能言善夸善发现媳妇亮点的婆婆,我们之间的相处不象别人的剑拔弩张。当然我们也有矛盾,比如教育孩子方法不同,婆婆溺爱孙子,说重了婆婆就不乐意,自己又敏感,又有几分娇,以为我们是对她有意见了等等。
总的来说,我婆婆是个天下难得的好婆婆。她身上的很多优点是我将来做婆婆时难以学得到的。包括致力于两亲家的和平交往。十多年了,公公婆婆和我爸妈凑在一起总能相谈甚欢,婆婆没事就给我妈打电话问候唠嗑。如果要给婆婆打分,我给她95分。
昨晚上就想让老公让给我电脑,告诉他我要参加西西姐的活动,他立刻说我肯定要写婆婆的,老公已经在我的推荐下,天天关注西西姐的博客,在他的意识里,总觉得我对婆婆有些不满。也借此机会,梳理梳理对婆婆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