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十年代

标签:
七十年代育儿 |
地震房
我最早的记忆是家里用破木头棍子搭了一个低矮的地震房,大人们出入都要猫着腰,爷爷进来,咣,撞了头。能够记住它,可能那时候晓得撞了头是要疼的吧。
总理逝世
那时候,每家都安个喇叭收听节目。那天,我找到种园子的爸和妈:“妈,喇叭说话啦,那声呀。”妈随我进来,听到的是总理逝世的消息。
我哥是实践者,他看了电影的加演之后,让我在炕上躺好,他拿块红头巾盖在我身上,我妈进来时,正看见我哥在向我边鞠躬边默哀,我妈把他揍了。
对于我的童年来说,看我哥挨揍是件很爽的事。
狗窝里的馒头
爸辗转各地,回来和妈说:我们去黑龙江,那儿不讲成分。
黑龙江让我十分欢喜,之前总吃高粱米饭,到黑龙江,我吃到白面馒头了。每顿,我都省下一个馒头藏进狗窝,准备以后吃不到白馒头时再吃它,等我们搬离黑龙江时,妈妈起获一狗窝硬邦邦的白馒头。
补丁裤子
下放到农村前,爷爷一把火烧了书和我爸爸的“PIA 几”(印刷的硬纸壳,上面印刷着圆形成套的水浒传人物,封神榜人物,按照圆圈剪下来,小孩们把它放在地上扇来扇去,扇到另一面,就赢了。我爸擅长玩这个。)我爸以后多年的人生理想就是要拥有很多的“PIA 几”。还有一种是废纸折的。
到农村后又被抄了家,抄走了爷爷的集邮册,我爷爷说:那么多袁大头时期的邮票啊,都给抄走了。
那个乡村的婚礼,是要全村总动员的。农村孩子参加婚礼都不穿补丁裤子了,我没有不带补丁的裤子,穿的破、成分不好、下放户,每次参加婚礼都不被待见。
寄托希望
小时候妈妈总是边哭边和我和哥哥说:妈成分不好,不能再读书了,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妈妈训我们时,我哥总小声和我说:她要把希望寄托在咱俩身上,咱不让她寄托。 我点头:对,不让寄托。
赛糖块
爸爸给我买了一袋水果糖,带我坐汽车进城,旁边一个爸爸也带个小女孩。我拿出一块绿黄瓜糖,她拿出一块奶糖,我拿出一块圆球糖,她拿出一块皮糖,我把袋子里每一种糖都拿出来和她比,她糖的种类比我多,我输了。
最好吃的食物
小学三年级,我生病了,爸爸给我买来一种袋装食物,用水泡了,上面盖上一个碗。我吃完,病好了,我心想:“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呀。”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方便面。
直到我有了女儿,我总想,我小时侯没吃过,没穿过的,都要买给她。 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有个女儿,那也是她们童年梦想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