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随笔/感悟 |
分类: 发表文字 |
文/屋檐下的小雨
07.08.07《金碧美鞋》内刊
擦鞋的经历不多,因为不喜欢那种感觉。
最普通的擦鞋,是在熙来攘往的喧闹街头,端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伸过去一只脚,擦鞋人卖力气地在鞋子上擦来抹去,心里的感觉不落忍,总觉得是自己高高在上的剥削人。
再高雅些,则是在鞋屋,手里拿着擦鞋的月卡。这回不必置身于大街上,不必被南来北往的行人注目,心下倒少了许多尴尬。但擦鞋的方式却雷同,即使坐得舒服了些。擦着时还总觉得鞋屋不够干净,归来后要全身上下来番大清洗,才能放心得下。
我理想的擦鞋场所该是一家“鞋吧”,比如有手工师傅正在那里做着一双手工缝制的皮鞋,于是,有兴趣地爱好者可以坐下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皮料,参与到师傅的制作过程中,为自己“DIY”一双心目中理想的鞋子。
或者,擦鞋时把自己脚下的鞋子递出去,随后躺在干净的躺椅上,有人在你疲惫的双脚上分寸、穴位拿捏得极为精准的按摩下去。等你感觉周身通泰地起身时,你的皮鞋已经油光可鉴地在脚下等你。
或者,除了鞋子,净了手,随后有袅袅茶香或咖啡香飘过来,丝丝缕缕中还有皮鞋油的别样气味飘过,耳畔甚至还有音乐徐徐入耳,正迷醉时,有人款款在你耳边说:先生,您的鞋子擦好了,现在,穿上就走吗?
以上种种,即便奢侈,却也是一种高雅的擦鞋文化了。其实,试试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