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表文字 |
我们都讲普通话
文/屋檐下的小雨
07.01.11北青报
我是辽宁锦州人,锦州话的特点是尾音上翘,一次坐一锦州司机的车,路上被交警呼住。
交警:你超载了。
司机:我没超载啊↑
交警:你什么态度?
司机:我态度怎么不好啦↑
...
交警很恼火,我们坐车上哈哈乐,说他态度不好实在冤枉,锦州话本来就是尾音上翘,调子越来越高的。
我一下子能想起的锦州话不多。
试讲两例:赶刀火我们一起上该好不好?(赶刀火的意思是:一会儿,上该是:上街,逛街)
答:行了(发音为Liao)
换做其他地方似乎该答:行,而锦州话总是:行了,中了。
这体现在读书时我一烟台同学一张口就是:行了。她每次说完别的同学都说:你把那“了”字去掉,别和西西学,我才意识到其他地方是不说“行了”的,真吝啬,只一个行就应付了,你看我们锦州人多大方,后边都要加个“了”字。
辽宁各地的方言也很多,比如本溪,他们称呼自己的城市总为:本(bei,北音)溪。朝阳则叫做chou阳,范伟不是朝阳人,他学一口夸张了的朝阳话。
我先生是辽宁朝阳人,婆婆对于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叫做“毒害”,听了吓一跳,我先生翻译过来则是“孤僻,喜欢独处,不爱交往的意思”,这叫“毒害”?听着让人晕晕哈,锦州话叫做:这人很“独”,感觉没了“害”字好多了。
辽宁大连,他们喊起我的名字总为“细细”,一声一下子就成了四声,我去过大连金州,他们的话我听起来总是很费劲。
还有雷锋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抚顺,我、我们统统称呼为:咱,咱们,倒挺拉近距离的,刚开始他们一说咱我总自做多情以为和我有关,后来才知道那“咱们”只是说人家自己。
至于我生活了9年的沈阳,“是不是”他们总说成:四不四,“你说是不”,则是:你说四不?
沈阳人一张口总是“你知(ZI,二声)道不?最开始别人一说“你资道不?”,我总跟着答:我不资道,你没说呢,我哪里资道。后来别人满口“你资道不”溜达来溜达去,我终于不跟着配合了。
读书时听山东同学总是讲两种语言,我听不大懂的家乡话和普通话,问起他们,他们说:我们这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们一讲家乡话,我就叹气:哎,又讲鬼话了。
山东话能记得的是:夜来(昨天的意思)还有拉呱(聊天)
我那山东莱芜的同桌曾问我,你喜欢刘dei(三声)华吗?我核计半天,明白是天王刘德华,dei字很亲切,小时候我们家大黄到处乱飞,不肯进窝时,我妈总是喊我:西呀,把鸡dei住,原来:德与逮,都能发成dei的。
北京话也有很多自己的方言,比如:这事成不,答:成。这个“成”字属于北京话。换做锦州话就是“行了”,换做沈阳话是: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