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持有的不算是“假文凭”
(2010-07-11 11:49:04)
标签:
留学假文凭名校唐骏中国杂谈 |
我迂腐,不知从哪里学来个“君子口不臧否人物”的理念,上网发言也习惯性地秉行。上篇博文因为谈了文凭的“信号”功能,而没有对唐骏和他的“假文凭”下个结论,受到了若干朋友的质疑和批评。
应该说朋友们质疑和批评的都很对,大家对唐骏先生的不诚信行为和时下造假遍地的现象嫉恶如仇, 都令我十分钦佩,也要检讨自己,写文章看来还需旗帜鲜明,以免被与唐骏先生一并遭大家痛砭。所以要接昨日话题,再罗嗦几句:
文凭实质其实是个关于持有者的综合“信号”,持有者的学术水准,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甚或校友网络,价值观念,人生倾向等都可能在文凭中得到体现。所以就学术水平而论,学习周期长,淘汰率高的博士学位要比“在职”博士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为人处世而论,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群体,风格也可能不同,价值观念,待人处世的境界也有高下,这就是为什么顶尖的学校尤其在本科阶段莫不以育人为目标。我的富二代朋友期望新娘来自名校,其实就是对名校的育人功能有所期待。所以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文凭,携带的“信号”是相当不同的,个中微妙也不必我多说了。看考生们的选择就知道。
大家在讨论中所说的“假文凭”,其实有三类:一类是中关村天桥上常见的地摊货,不提也罢;一类是名誉性文凭,由趋炎附势的教育机构,也可能是名校,为了表杨成功人士而颁发,为有别于寒窗苦读的正牌学生,多冠以“名誉”二字,但中国多少混迹官场的“在职”的博士,如王益之流,又有几个学术水准对得起发证的名校?还有不久前网友们揭发出来的东南某省的高官,论文抄袭照样混来某校硕士,算是最近的例子。无论有没有被揭发,这类并不“名誉”的真文凭,其实也应该归入“假文凭”之列;第三类文凭则是唐骏先生买来的西太平洋大学之类的克莱登式学位。比起第二类来其实算是诚实, 我倾向于将其归为“真文凭”。西太平大学网站上也昭告天下,本校只通过通讯方式授课,算是远程教育。这个“山寨”文凭尽管含金量不高,但明码实价,愿者上钩。相比之下,今天中国报纸上五花八门的名校招生广告多数其实是这类,但又不愿说明远程教育的实质。
既然文凭是关于学术和人品的“信号”,持有以上三类“假文凭”,是一个怎样的信号?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不必我再点破了。我胆小,怕得罪人太多。
唐先生的不诚信在于凭空把“加州理工”的博士光环顶到了自己头上,误导公众。但他总算还是有一个由“三、四流大学”颁发的“真文凭”的,而且当年想必还是自掏腰包。我不是要为唐博士辩护,但唐骏博士与王益博士和无数“书记硕士”相比,在未花公帑方面,还是有可圈点之处。关于这点,大家在开展批评之余,还是应该肯定的。
唐骏先生遭遇的“文凭门”,引起了中国社会对于诚信和文凭问题这么热烈的讨论,相信社会就是这么在争议和观点的激烈碰撞中进步的。这应该是唐骏先生无意中得到的另一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