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寒中的华盛顿随感

(2008-03-03 05:43:3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财经

还寒乍暖时节,重返华盛顿。从乱哄哄与沙尘天中的北京,来到安静和蓝天白云下的美京,依旧为环境的差异感震撼。虽与上次客寓华府仅隔三月,气氛却颇不相同。才下飞机,就有巴基斯坦移民来的哥萨利姆大倒苦水:油价马上就每加仑4美元了,还有保险费等也在上涨,但收入不见提高,他这辆大雪弗莱SUV车的费用,已经让他有些吃不消了。告别时象北京的的哥一样奉上名片 ――有事您招呼。这可是原来少有的。我在料峭风中,走在原来食客盈门,人声鼎沸的第八街上,原来那些红火的餐厅,已经有些门可罗雀的意味。一街之隔的那套town house 仍在插牌出售,但曾经络绎的看房人已经不踪迹。周末的《华盛顿邮报》载,不仅是普通家庭购买力下降,连许多金融行业以外的公司也开始感受到经济减缓压力,通过缩减开支,减少人员,以期度过经济的“春寒”。

 

电视中的希拉里和奥巴马两位民主党的总统竞选人正在为党内提名,酝酿在下周进行最后两州的决战,两军对垒,火药味十足,俨然一场毋需编剧和导演的“真人秀”。辩论的话题也逐渐集中到经济上来,附带着国际关系,自由贸易的论战也都是要回答选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怎么才能好起来。因为尽管布什总统否认陷入衰退,现在美国的情况实在是不怎么好。

 

麻烦的根源当然很多了,有寅吃卯粮式的政府赤字,美元贬值造成的不断高涨的油价等等,但直接的缘起还是在次贷危机和房产市场的不断下滑。不少由于前几年房价不断攀升,而虚富起来的美国人一下子随房子缩水成了穷人。家庭美化的电视频道已经直接了当地推出了个新专题“如何通过装修把房子卖个好价钱”。 在热播周末选战场景的空档,CNN插入了麻省的一位典型的中产家庭的故事:三年前花费30多万美元购入的一套房产如今市场价格只有24万, 而每月房贷的还款额度还在提高,实在难以为继,卖掉房子也还不了银行的贷款,那套看起来颇漂亮的大房子,现在成了实实在在的“负资产”。房主是一位中年妇女,面对镜头,眼含泪花,念叨着,政府应该出面来帮助我们。CNN请来了一位专家指点,政府的直接帮助是指望不上了,上策还是坚持付款,中策出租,下策先卖给银行,情况好转后再买回。次贷危机,电视屏幕上直接冲击着每个观众对未来的预期。政治新人奥巴马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人们更多的期望。其实投票选举就是选择期望。美国经济的这场危机,反而将成就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能否选出一位如当年罗斯福或里根那样带领美国走出危机的总统,也未可期。

 

中国这几年的经济从电子商务到房地产的红火一向是善于拷贝和追随美国,电子商务也遇到过美国式的滑坡。如果这算得上个规律的话,看来继股市的大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麻烦的日子其实已经不远了。

 

我非经济学家,用小商小贩的眼光观察美国还有欧洲,也常有难解之处:以世界人口的一小部分,消耗全球的大部分资源,维持高昂的生活水准,但又基本不事货物的生产,出口的军火、投资、服务和软件往往不是自限和受限,就是搞得世界更乱。以往是靠发钞和海外回流的资金撑着,但随着所谓硬通货美元的疲软和地球人对其信心的消失,傻冒债主黄世仁们也不再赊账,美国还有欧洲联盟的高贵的消费者们最后究竟靠什么来还帐?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美欧领导人和战略家那里应该是心知肚明。中国的政商决策者们是否琢磨过这个问题并有自己的战略?在我看来,似乎当下还不清楚,或也不便广告天下。现实是两边都抱着自己的闷葫芦,所以如果真的有所谓战略对话,首先就要打开各自的闷葫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