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来吧,我们温柔可人的小琪琪曾经有段时间很爱打人,刚开始只是小嘴巴“打人”(“打奶奶”、“打小的的(弟弟)”、“打小朋友”......),后来还真“出手”了。早上她搂着妈妈脖子撒娇,奶奶来抱走她,她就向奶奶挥起小手了。有一次带她去商场,有个大的咖啡猫毛绒玩具,琪琪最喜欢了,当时有个小弟弟在看,琪琪小手特快,一把就把人家推开了,可吓坏了一旁的妈妈。
那段时间可愁坏了妈妈,本来人见人爱的宝贝出手就打人,岂不令人讨厌了。还好经过妈妈的“治理”和宝宝还有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小琪琪现在不仅不再打人了,见了小朋友会和小朋友握手,而且小嘴巴还会讲“不能打小朋友”的大道理呢!又成了受大家欢迎的小可爱!
“治理”宝贝打人,我还是真下了翻功夫的。
我当时上网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只要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我仔细观察了琪琪的打人现象,首先她不是谁都打,不管是嘴巴还是行为,她从来不打妈妈,因为她和妈妈关系最亲密、最要好,这说明她还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另外,她不打和她熟的小朋友,这说明她打人可能有怕生的成分在里面;还有她不打比她大的小朋友,怕打不过吧
,这小脑瓜还挺精哟!
其次,我开始分析宝贝打人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嘛!我觉得琪琪打人都不是恶意的,也就是不是所谓的“敌意攻击”,是正处于独立个性发展阶的她有时候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却又很柔小,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用这种暴力的行为,向大人、向这个世界示威。比如说,由于奶奶是从琪琪十个月大来的,而且说方言,不善哄小孩子,早上孩子粘妈妈,经常就硬性把她抱走,所以琪琪不喜欢这种方式,就用暴力的手段来表现了,也就是谁惹火了小家伙她也不示弱。还有,上次在商场里推小弟弟的事,我想是她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很怕别的小朋友在那看,她就看不了了。
找出了原因,我释然了许多,也有信心帮助琪琪顺利渡过这一关。接着就着手软硬兼施地“治理”了。
首先,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宝贝更多的关怀。大人的态度决定着宝贝的行为。我曾经仔细反思过,为什么家里人都是斯文之人,琪琪却学会了打人?后来,我想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孩子想用这种表现出来的“暴力”冲动来反抗我们拒绝她的要求——不想离开妈妈。所以,有一点时间我都抽出来和宝贝在一起,而且每天早上绝不悄悄走掉,她哭着我绝不离开家,多抱抱她、多亲亲她,适当转移她的注意力,直到她肯高高兴兴跟我挥手说“再见”,我才放心离开。
其次,跟宝贝讲道理,但千万不能打她。刚开始琪琪有时候打奶奶,奶奶就开玩笑也回一下,这样来来去去,小家伙最后还得意地笑了。有时候爸爸看见琪琪打奶奶,就动手打她的小屁股,小家伙不但没有改观,还开始打爸爸了。所以,我跟奶奶说了,她打人的话,不能反过来打她,可以不理她(让她知道打人就没有朋友),可以给她讲道理。
再次,严肃对待打人事件。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所以爸爸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宝贝打人时,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她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久而久之,她就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了。所以,每次琪琪“出手”后,我都会板着脸告诉她,打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宝宝。上次在商场推小弟弟后,我立刻告诉她,不能打人,打了人可爱的咖啡猫也不喜欢你了,不跟你玩了,而且让她马上表态“以后不打小朋友了!”
还有,就是给宝贝安排丰富的学习和活动。孩子整天闷在家里,没有好玩的,就容易烦躁、发脾气,所以给她安排丰富的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机会,我觉得是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
还有就是通过各种素材教育宝宝。比如看书看到好朋友在一起的画面、看电视看见小朋友一块儿玩的画面就教育琪琪要和别人友好相处。
反正现在看来“治理”效果还不错,现在琪琪不再打人,会跟小朋友相处,也懂得些分享的道理。所以宝贝打人并不可怕,要用耐心、爱心陪宝贝顺利渡过这一关哦!

看,琪琪现在和小朋友都能友好相处,有好吃的还会主动和小朋友分享呢!
感谢新浪亲子博客首页“早期教育”栏目推荐本文



博主推荐
可爱美格格 漂亮的中国娃娃 臭美小妞

甜♡小卷毛
雪趣*童真 · 最美*雪中花!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