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2012-05-12 01:38:57)
标签:

交强险

车上人员

第三者

合意

杂谈

分类: 交强险纠纷

笔者一直认为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本质不同,商业三者险更注重合同约定,而交强险更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本文讨论内容仅限于交强险。

   目前司法界对第三者和车上人员转化的观点,以上文章可见一斑,不再赘述。 笔者从几个特殊案例入手,来探寻从不同角度入手来平衡受害人的利益。

案例一:无人驾驶溜坡案

如果仅因驾驶员是被保险人而无法赔偿,是否不公平?目前交强险被保险人完全可以不用行驶证车主,随便用一个管理、使用的名义即可成为被保险人。如果要规避被本车压伤压死无法赔付的风险,投保人会选择一个远房亲戚,与该车永远不会见面的人作为被保险人。从公平角度来讲,无人驾驶无论压死谁,均应在交强险内赔付。一些人认为责任险中侵权人不能获得保险赔偿,这个错误的根源是将交强险等同于责任保险。其实,目前一些新的责任保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侵权责任。如政府向保险公司投保的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人身伤亡的予以赔付,而政府无论从民事还是行政上都没有赔偿责任。同样,交强险的本质就是保护受害人,而无论是否为被保险人,是否车上车下。正因为如此,保险协会才规定了对方无交强险的情况下,本车交强险也可以赔付本车上人员。

案例二:大客车翻滚案

有的人死车内,有的人抛出死,有的抛出后车大客车滚压死。从公平角度来讲,所有死者应该得到一样的赔偿,一样的身份认定。无论以事故发生时间、空间来区分,均不妥当。笔者在坚持受害人均应受到交强险赔偿的前提下,如果非要区分第三者和车上人员的话,不妨引入“合意”理论。此处的合意理论指驾驶员与乘客或其他人达成合意,完成客运或承揽合同等,在合同终止前,均算作“车上人员”,无论在车上还是车下;没有达成合意的,无论车上车下,均为“第三者”。此理论从乘坐人与驾驶员的本质关系出发,避免分析复杂的运动机理与死亡机制。试分析几个案例。案例二,驾驶员与乘客是客运合同,未达到目的地之前,均算车上人员。如中途下车小便,客运合同未终止,仍算车上人员。到站后小便,合同终止算第三者。

案例三:扒车男案件、引擎盖案件。

尽管这些人貌似都在车上,但是由于与驾驶员未达成合意,即驾驶员不知或不希望其此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行为。因此这些人算第三者,如果是拍戏演电影的,则为车上人员。

 

案例四:扒窗案。如司机不允许此人上车,即使老汉从窗口扒进车厢导致受伤,也应作为第三者处理。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案例五:车斗坐人案

 

  无论铲车还是货车,上面的乘客均是司机允许搭乘的,应作为车上人员对待。同样电缆案基于承揽合同,也应作为车上人员对待。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案例六、敞篷车案

 从“合意”角度来探讨交强险中"第三者"与"车上人员"

  这是真实案例,美国一名交警与敞篷车相撞,飞出摩托车座椅,落入敞篷车后座受轻伤。因此处无合意,尽管人在车座位上,仍然视为第三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