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2010-06-09
偶然看到一名自称职业炒家的温州客很打趣地在央视接受采访。记者问他,你炒股炒楼炒大蒜,有什么你没炒过的吗?他温和地回答:“这也不是我喜欢炒,辛苦赚来的钱,白白放着发霉总归不甘心,非法的事情我又不敢做,买房子买大蒜政策允许的呀。”
我喜欢他的坦率。既然政策允许,有的实际操作层面根本是甚为鼓励,温客的钱又能从中获益,为什么不可以投入其中?为什么出生于美国“内部拉斯加州”的巴菲特抓一大把钱砸了比亚迪,哄抬了这种低价车的身价,叫做价值投资,出生于“温州”的老百姓抓一把钱买了房子和大蒜,叫做囤积炒作?钱有趋利的本性,我们不能因为巴菲特出生的州名头比较长,就使用跟温州投资客不同的道德度量衡吧?
相比较而言,绿豆的“有关部门”就比较公正客观了,他们没有因为钱是温州的还是美国内部什么州的,而区别判断。也没有因为买绿豆的人不同而区别判断。他们对近期绿豆这种农产品价格异动的结论口径非常统一:是因为一名张姓江湖郎中虚假宣传绿豆养生功效,导致绿豆由3元一斤猛涨到10元附近。
总之,冤有头债有主。以前炒普洱茶,说是福建客,后来房子和大蒜涨得不行,是因为温州客,现在绿豆涨价,由冒牌张神医扛着……一看之下,不免疑惑,这些人找到个由头,就“炒一炒”,可是,原谅我思维跳跃了,我想到周立波关于麦乳精的段子了,这个“炒一炒”应该由哪个或哪些“有关部门”来负责“调(音tiáo)一调”呢?
所喜的是,近期国家出台了36条,为正茫然四顾的国内热钱提出了几个出路,其中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民资可涉足金融业。舆论正一片叫好时,上述温州客对着央视镜头,无比诚恳地说:“我们很感兴趣,就是还没有找到进去的门。再等一等吧,留着房子,还有租金可以收。等政策有操作细则了,再想抛房子套现的事,来得及。”
笔者暗忖,应该也有人把钱留在大蒜绿豆玉米和金子里面吧?钱总是要往有利可图的地方跑,只看“有关部门”怎样发挥智慧,神来一笔地“调一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