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辈曾在我很不情愿写字的某个傍晚说:先吃饭,回来加息了,你就解脱了。——————此后,每逢加息预期的周五,我都会想起这句经典。
今天忙些私务,等匆忙晚餐毕,竟就听见加息减税的新闻了。
显然,与高企的且尚未计入房价的CPI相比,0.27简直九牛一毛,而20%-5%又有些突兀,或半或免,何必留个5%的小尾巴,羞羞然状令人十分疑惑政策的制定者究竟害怕什么?
但凡国中决策者,莫不喜欢“集体决策”这个流程,这是很好的自我保护的机制,若决策后成绩斐然,自然人人论功行赏,若不幸决策失误,则可以通行“尽职免责”,毕竟是集体智慧的集体失误,谁担当都不合适,也就没有人担当。
关系到国家的事更是如此,何况经济本来就十分复杂,自从WTO弄了些在钱的运作上玩转地球的外人进场,市场已经逐渐丧失了调控者习惯的“立竿见影”效果,全国楼市生生地在房价调控中生猛地飞了起来,现在回顾,就好像前些年把警察破案全程实拍号称法制宣传,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效仿一样,当全国人民知道了“个别城市”楼价飞涨之后,非但个别城市楼价没有明显回落,连听说坐地起价可以赚得如此快钱的全国人民也都如梦方醒,楼价飇升迅速蔓延到了个别城市的周边、二线等城市,我记得去年去边远某地旅行,都不断听到人劝我们在当地买房子,理由就是怎么也比上海便宜那么多,以后肯定有的涨——————事实证明他们说的算是远见卓识。
说这些,是因为可以印证屡屡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力度和密度的指向上非常自相矛盾,让人不能不疑惑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初衷究竟何在?
首先,近期调控政策从加息到组合拳到特别国债,可谓不遗余力不厌其烦,金融创新与时俱进,其密度令人毫不怀疑“管理层释放了强烈的紧缩信号”,其次,每次雷声之大和历次调整幅度数值之微弱,又令人对强烈信号的强烈程度疑窦丛生。
加息,减税,常理上可以吸引储蓄,然而加息减税的数字一经运算,和4.4%的CPI一比,芸芸如我者顿时茫然:难道政策只是为了放个“信号”玩玩?仍是实际负利率,加来何用?——————说到底原因也满简单,就是左右为难权益之计,加多了,怕经济急冻;不加又实在看不下去热钱熔岩般滚烫地流动。————忧国之思和万一承担历史罪责之间的权衡和煎熬,终于成就了有所行动而行动又等于不动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的普及,从来有自,人在江湖莫不如此,我们也就不必苛责央行和的同志了。
至少,媒体又有谈资说:强烈信号!
顺及:消息明朗之前,股市没有延续每个周五的政策规避模式而大涨起来,消息明朗之后,发现老虎来是来了,不过又是先遣的纸老虎部队,市场不会买账,毕竟现在的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不是全部资金————甚至不是大部分资金,都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那些嫡系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