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的示范
(2023-06-04 17:07:15)
标签:
散文回忆教育 |
1948年秋,也就是我7岁的时候,远在重庆上班的父亲难得地回一次泸州—母亲和我们子女居住的地方。有一天,父亲和一个熟人相约在茶馆里谈事,因和儿子在一起相聚的日子不容易,便带上我一同去茶馆,我也因这种经历,很小便知道叫茶时“香片”(花茶)、“玻璃”(白开水)这样名称的意思。父亲和那熟人谈了一会儿事,再一次从衣袋里掏出香烟盒,递给那人和自己抽出恰好仅剩的最后一支后,把空盒扔在桌上。此时,见那熟人急忙伸手拾起《大刀牌》香烟的空盒,并取出里面的“锡泊纸”(铝泊),将它展平铺放在茶桌上,然后用手指一下一下地往复着把纸抹平。待到那纸完全平整后,那人匆匆站起对父亲道别,从茶馆走了出去。我对那大人的诡异举动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忽听父亲口里抛出一句:“没出息!‘吃梭梭’去了。”同时眼里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当时,我并没懂“吃梭梭”是什么意思,但耳闻目睹父亲那指责,便知道总不会是什么好事情,也就不便多问了。后来又过了些日子,在一位邻居小孩家里,见到他父亲正把同样的烟盒“锡泊纸”折成V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禁毒禁嫖是雷厉风行很彻底的,而且坚持了三十年没人敢公开吸毒。但近年来,有少数人又染此恶习了,有的解释是“好奇”。我就不明白了,好的什么奇?我从小就见到过这种场面,可绝不会好奇要去试一试。成人的示范作用影响是不小的,父亲在茶馆会见的那熟人就是成人,但是,父亲是更亲密的成人,他当时对那种不良行为的指责和鄙薄态度,是最好的示范。听话的孩子知道了那不是好事,还会好奇还会去尝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