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书评:观音的角度,女人的声音
(2009-02-26 17:17:45)
标签:
观音书评杂谈 |
分类: 爱君笔底有烟霞 |
【文】田鹏
是的,这本书是女性的眼光,女性的思维,女性的手笔,透着敏感,机巧,悲天悯人,乃至抒情时娓娓道来的一点絮叨。对于书名《观音》,封面上有两行小字的解释“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看完了书才知道,这书名的另一层巧思:观音,洞悉人间百态,勘察世道人心;她要度人,但是当人们自愿沉迷在情天恨海里,她就会任其自然。这部书的“观音”却选择拿起了笔,翻开被世俗的人们淡忘的杂剧作品,用铿锵有力的女声讲述一直反反复复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这本书讲到了十一部杂剧,或者通俗的说,说了十一出戏,每一出戏都被作者用生花妙笔,从戏台上的角儿的扮相,戏班的锣鼓里抽离出来,用她自己的话重新讲述了一遍。
在本书中提到的十一出戏里,《雷峰塔》算是流传最广的。该剧是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
安意如在众多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选了《雷峰塔》,应该是出于对这部作品复杂的人际关系、传奇性的传播历史,“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地位的考虑。她在解构、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在不背离原著的基础上夹叙夹议,明明是一部古代的故事,经过她的过滤,里外都透出了一股现代味儿。
一个几乎一文不名的生药铺小伙计,一个拥有千年道行,貌美如花且容颜不老的蛇妖,更重要的是,后者对前者的爱情比前者对后者的感情深刻那么多。这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了。安意如挑了《雷峰塔》里一句“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作为此篇题跋。文中,她极力痛斥的男人——许宣,这个人物和书中其他被批判的男人都有所不同:元稹是负心薄幸,唐玄宗是贪生畏死,周舍则是始乱终弃……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够爱”,“女人的付出,比男人要勇敢彻底的多。女人的爱,比男人要纯粹的多。”唯有《雷峰塔》里的许宣,他是个懦弱到了没有勇气相信爱的地步,“真为白蛇不值,这样的男人,爱他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你爱他!”根本不相信,这实在是最悲惨的事,更悲惨的是许宣竟然还是一个被下半身驱使的男人,他是个市侩,市井小人,在发现妻子是妖,明明不能接受,仍在与白蛇同床异梦。实实在在是赤裸裸的欺骗。
安意如没有像央视百家讲坛里段怀清教授讲《白蛇传》那样引经据典,文学史上许许多多版本的《白蛇传》她都不考虑,她选择了这一部男主角最卑琐、悲剧色彩最浓厚的《雷峰塔》,单纯的把自己对许宣的鄙夷,对白蛇的同情,对法海的不平,对小青的敬佩,用现代语言说了出来。“忒合姑娘眼缘了!OK!就他了。”完全是一个90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的口气;一个悲剧用一个玩笑作开头,使“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结局更加难以接受。
“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雷峰塔已经倒掉了。白蛇呢?当年梅兰芳在《白蛇传》“断桥”一折戏中,身怀六甲的白娘子已是精疲力竭,在断桥一侧遇见从金山寺中苍惶出逃的许仙。此时此地,白娘子的心境可想而知。梅兰芳大师将这又气又恨,又怜又爱的悲愤怜爱心情凝聚在手指上,轻抒兰花指指向许仙眉间,失魂落魄的许仙吓得身心后仰,白娘子急忙又将许仙挽起。一指一扶,把白素贞心里对丈夫的愤恨、不满、委屈还有割舍不了的爱意全都表现出来。很难想像如果白蛇有一天能够走出雷峰塔底,再次巧遇仍在尘世间轮回的许仙,是不是还会这样毫无保留的付出呢?传说没有告诉我们,安意如在书里没有明说,但是我认为,她一定会给出肯定的答案。《诗经•卫风•氓》里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ps: